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采集1名正常成人L3~5的CT扫描数据,经有限元软件建立正常腰椎L3~5模型(正常模型)、L4、5椎弓根钉内固定模型(PSF),以及L4、5全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模型(PSF+PLIF)。比较3个模型在模拟人体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时L3、4椎间盘膨出与内陷最大值,以及各方向L3、4纤维环应力峰值。结果 PSF+PLIF模型与PSF模型L3、4椎间盘膨出、内陷最大值较正常模型明显增大,且PSF+PLIF模型较PSF模型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SF+PLIF模型与PSF模型左侧弯、右侧弯、左轴向旋转、右轴向旋转时L3、4的纤维环应力峰值增幅明显大于Model模型,且PSF+PLIF模型增幅大于PSF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引起邻近节段椎间盘生物力学改变是加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的治疗效果,为此类骨折的治疗与康复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0月咸阳市中心医院骨科诊断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共80例,按入院时间排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接受PFNA术。其中男33例,女47例,年龄均80岁。评估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全部患者获得12~18个月的术后随访,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无差异,术后1年Harri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行PFNA相比,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缩短卧床时间、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疗效也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救治措施,为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社康中心治疗的10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10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在社康中心初步的诊断及治疗,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98例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治疗有效率为90.74%,5例患者经过上述内科治疗后出血无明显控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社康中心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时准确判断出血原因,采取多种抢救措施,为患者进一步采取病因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挽救患者的性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44例在社区的康复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12年间,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咪替丁治疗;治疗组应用泮托拉唑钠粉针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止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过社区医师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两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有效的缓解,治疗组的止血情况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社区医师应该较熟练地掌握其临床特点,采取泮托拉唑钠粉针剂诊治方法,取得患者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椎间盘外周部基本保持完整,而内部各种病理(退变、终板损伤、炎症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并且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 目的:综述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安全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争议观点。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70/2010 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2篇文献归纳总结。目前临床上根据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变化有多种诊断方法,包括物理检查的中心化趋势和骨震动测试,MRI上的黑间盘、高密度区、Modic 改变,椎间盘超声检查,血清学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椎间盘造影。其中腰椎间盘造影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8 例急性膝关节损伤病例,均行X线片、磁共振(MRI)检查.按照最终诊断给予相应治疗.结果 X线片无一例显示骨折;MRI显示膝关节不同部位骨损伤28 例,半月板损伤25 例,交叉韧带损伤8 例,侧副韧带损伤9 例,膝关节积液28 例.结论 膝关节周围外伤后仅行常规X线片检查容易漏诊,MRI因其具有多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及无创伤性等特点,已成为膝关节损伤理想的检查方法.隐匿性骨折与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60°植骨融合加单枚Cage及四钉两棒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滑脱椎体,单节段椎板减压,摘除椎间盘、刮除椎体终板,撑开恢复椎间高度,将碎骨粒加压夯实置入椎间隙内并放置单枚插入型Cage,双侧横突间植骨方法治疗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结果术后3~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手术完全复位33例,不完全复位3例,4例原位融合,椎间高度未丢失,Cage无松动、钉棒无断钉,平均出血量410mL。结论 360°植骨融合加单枚Cage及钉棒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满意,出血量少,经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采用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椎间Cage融合加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92例患者,皆随访1年或以上。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有明显统计意义;术后2周的优良率为90.2%,术后1年的优良率为88.0%,两个时间点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融合加锥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一种比较理想方法,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忠宁  张汉中  韩运 《吉林医学》2012,33(16):3512-3513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社区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治疗组)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并与同期34例自行在家治疗但未接受社区康复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状况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预后,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一种椎间盘外周部基本保持完整,而内部各种病理(退变、终板损伤、炎症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引起的功能丧失性下腰痛,并且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目的:综述了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理变化、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安全性以及各种诊断方法存在的争议观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1970/2010有关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保留42篇文献归纳总结。目前临床上根据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理变化有多种诊断方法,包括物理检查的中心化趋势和骨震动测试,MRI上的黑间盘、高密度区、Modic改变,椎间盘超声检查,血清学中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和椎间盘造影。其中腰椎间盘造影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