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采用脑梗塞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依达拉奉单独用药治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入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4),2组均合理的进行降温,抗癫痫,镇静和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入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及相关症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4.1%VS 73.5%)、头痛呕吐停止时间(2.4±1.4)VS(3.5±12)d、体温恢复时间(3.4±1.2)VS(4.1±1.1)d、意识恢复时间(4.2±1.5)VS(53±1.1)d及抽搐停止时间(2.3±10)vs(5.2±1.2)d,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更昔洛韦和大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可靠,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法舒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治疗组(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等必要的对症治疗,治疗组应用法舒地尔60 mg静脉滴注联合小牛血去蛋白0.8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甲钴胺500μg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法舒地尔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定位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05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10)与观察组(n=95)。对照组采用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各项手术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1(4/95),低于对照组的12.73%(1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0.53%(86/95),高于对照组的80.00%(8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机械通气引发谵妄症状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就诊的AECOPD患者82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镇静处理;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咪达唑仑替代丙泊酚以辅助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起效时间、镇静满意速度、停药后苏醒时间、动脉平均血压、自主呼吸频率、心率、人机对抗例数、谵妄例数、惊厥例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镇静满意速度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慢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稳定镇静后的平均动脉血压及自主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人机对抗、谵妄及惊厥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压2(4.88%)例、不自主运动3(7.32%)例及抽搐0(0.00%)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21.95%)例、10(24.39%)例及7(17.07%)例(P<0.05).结论 虽然咪达唑仑对镇静的作用速度及停药后苏醒时间不如丙泊酚理想,但咪达唑仑可更好的预防惊厥、谵妄等情况的发生,且不良反应情况较丙泊酚明显较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过程中肋间臂神经保留与手臂疼痛敏感度、手术总时间及直接清除腋窝淋巴结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法的干预实验,根据肋间臂神经是否保留将85例乳腺癌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手术是由同等专业资格2名医师采用同样的方法实施,并在术后第2、30、90天进行感觉异常评估.评估方法为调查问卷和神经学检查.结果 在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术后第2、30、90天无症状报告患者分别占16/42、19/41、25/41;而在切除组这一结果为12/43、7/43、12/42.在肋间臂神经保留组术后第2、30、90天无症状患者分别占22/42、16/41、22/41;而在切除组这一结果为5/43、3/43、7/42.结果提示肋间臂神经保留组在以上3个时间点检查结果中手臂感觉异常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手术总时间的对比中发现两种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且两组切除的淋巴结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9).在3年随访中,两组中各有1例因去世失访外,两组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可减少患者感觉异常发病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切除的淋巴结数也不会改变,也不会造成肿瘤复发,因此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救治是全球性难题,全球每年因严重创伤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数的10%,而创伤性凝血病(TIC)导致创伤性大出血占创伤患者死因的30%~40%。TIC由多因素与多系统所综合诱发,预防和纠正TIC是严重创伤或多发伤管理的核心之一,而复杂的发生机制致使其诊断标准滞后与救治不及时。有研究提出的出血性凝血衰竭理论认为:严重组织损伤和失血,导致休克低灌注与氧债的发生,同时伴随血管内皮的一系列病变反应启动了TIC的发生。本文基于这一机制理论,尝试建立能够预测TIC发生的综合指标组合。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在血性凝血衰竭过程中的重要临床指标变化,以及这些指标对TIC的发生与进展的影响。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代表出血休克的血红蛋白变化、平均动脉压和休克指数,反映低灌注与无氧代谢的乳酸、pH值与碱剩余指标,血管内皮糖萼、syndecan-1、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血栓调节蛋白(TM)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等指标均具有评估患者TIC发生发展的潜在价值。因此,从出血性凝血衰竭发生机制的角度出发,了解由严重组织创伤、创伤性休克和组织低灌注,继而导致的血管内皮病变过程所诱导的TIC发生机制,能够为实施TIC的早期诊断乃至救治提供可靠的指标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