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癌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其中细胞的周期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转录因子E2F家族与细胞周期尤其是G1期至S期的调控有关 ,E2F4是其家族成员之一 ,能反向激活细胞增殖所需要的基因。微卫星是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DNA序列 ,微卫星的不稳定性 (MSI)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另一种机制[1 ,2 ] 。为此 ,我们研究胃癌转录因子E2F4基因编码区内三核苷酸(AGC) n 重复序列的突变及其与MSI发生的关系 ,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 .组织标本 :选用我院 1 997年 1月至…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的创伤急诊模式在突发灾害事故急救中的优越性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新的急诊模式在突发灾害事故急救,尤其是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在一体化急诊医学模式下,采用急诊医学系统、损伤控制外科和整体监护治疗等对多发伤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5年内我院共收治创伤患者1764例,其中1256例为多发伤,402例为严重多发伤,死亡32例,救治存活率为97.5%,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为91%。结论新的急诊医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创伤等突发灾害事故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PTEN基因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人类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IEN蛋白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物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发生与胃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法从胃癌组织切片中提取 DNA.组织切片中肿瘤成分不足 50%时采用显微微切割方法.以 PCR为基础的单链构像多态性方法分析胃癌组织分别在 BAT26、 BAT40、 D2S123、 D5S346和 D17S250 5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按照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发生频率将胃癌患者分为 3组 出现 2个或 2个以上微卫星位点不稳定性为高 MSI组( MSI-H);出现 1个位点不稳定性为低 MSI组( MSI-L);无 MSI发生为微卫星稳定组( MSS). 61例胃癌患者中, 12例( 19.7%)为 MSI-H, 11例( 18.0%)为 MSI-L, 38例( 62.3%)表现为 MSS. MSI-L组与 MSS组患者在胃癌各临床病理生物学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但这两组与 MSI-H组比较,在肿瘤的发生位置、 Lauré n分型、淋巴结是否转移和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MSI-H型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多见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肠型和较早期胃癌,其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MSI-H型胃癌与 MSI-L或 MSS型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行为, MSI-H型胃癌与肿瘤位置、淋巴结是否转移、 Lauré n分型及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性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另一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以胸腹部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与急诊手术的经验. 方法 对2001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手术12例,剖腹手术36例,同时行胸部和腹部切口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3例.其中行四肢长干骨内固定术27例,脊柱椎板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5例,截肢术1例.术后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2例.治愈53例,死亡5例. 结论 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CT扫描对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受损器官的处理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2岁,患风湿性心肌炎后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合并妊娠42周。病人自觉胸闷、心悸,心功能Ⅱ级,心界不扩大,心尖区闻及Ⅱ级SM,心率40bpm,血压16/9kPa。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的“死亡顺序”中,创伤已从1957的第9位上升至1995年的第4位。颅脑外伤发病率高,因此,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成功率始终是当今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邹乐  杨明杰  陈国庭  谭军 《上海医学》2012,35(7):581-584,9
目的建立重大自然灾害所引起的超大重量、超长时间的"超级"挤压伤动物模型,研究"超级"挤压伤后肺损伤机制,探讨内皮素(ET)-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新西兰大白兔双下肢臀部以下部位予以35 kg重物,挤压7 d,建立兔下肢挤压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在解除挤压前10 min,于耳缘静脉注射波生坦0.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解除挤压后的兔死亡率,测定肺顺应性及肺通气阻力变化,以及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T-1水平。结果以对照组和治疗组解除压迫后1 h内的死亡率均为2/12,所有兔肺动脉标本均未发现肺主干动脉栓塞的发生,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出血、肺水肿等病理变化。对照组解除挤压前的肺顺应性及肺通气阻力均与正常组(2只正常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解除挤压后1 h内及解除挤压后1 h后的肺顺应性及肺通气阻力与解除挤压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在各时间点的肺顺应性及肺通气阻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挤压释放前5 min的血浆ET-1水平及挤压释放后1 h的BALF中ET-1水平均与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挤压释放后5 min及挤压释放后1 h的血浆ET-1水平与挤压释放前5 mi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血浆ET-1水平及BALF中ET-1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兔"超级"挤压伤动物模型,挤压伤后肺通气阻力与血浆ET-1水平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但解除压迫不会对兔肺通气阻力和肺顺应性,以及血浆和BALF中ET-1水平产生显著影响。ET-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兔肺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引起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性是继发现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之后的又一癌变机制,微卫星不稳定性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胃癌的发病机制、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严重腹部创伤的特点是伤情严重、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常见为严重多发伤。腹部创伤后并发症则多发生于严重的单个或多脏器损伤,以及血管和软组织的广泛损伤后。腹部创伤后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和远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包括创伤失血性休克、腹腔间隙综合征、腹部创伤后感染、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包括各种消化道瘘、腹壁缺损、腹壁疝、短肠综合征等。由于腹部创伤后并发症涉及的内容很多,笔者选择性介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