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影像科是一个几乎完全依赖于设备而存在的科室,因此,影像科的业务明显的受到设备的档次和完好状态的影响,而且,医学影像科的设备在医院的设备系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业务水平和设备的完好状态明显影响医院的效益和整体业务的发展,因此,如何使影像科的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使更有效服务于临床和医院的整体业务的发展,是个重要的课题。由于科室的分工和编制限制,一般的医学影像科并没有专职工程师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而且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数字化和设备操作系统的英文化,使部分医生和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认识和理解并不透彻,对设备的故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大浆膜下子宫肌瘤(giant subserous hysteromyoma,GSH)的CT与MRI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GSH的CT平扫、增强扫描及14例MRI平扫1、0例增强扫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例CT表现呈非均匀实性的GSH在增强后内部呈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分隔结构,4例呈非均匀实性的GSH增强后呈"漩涡状"混杂密度,3例GSH瘤体边缘见低密度带。MRI T1WI所有肌瘤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或混杂信号,5例瘤体内部为结节状改变,其间可见高信号分隔结构,7例瘤体边缘见低信号带。结论:GSH的CT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包块型宫外孕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育龄期妇女包块型宫外孕的 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例育龄期妇女绝育后包块型宫外孕的盆腔 CT图像。结果 :盆腔内子宫附体区见混合性肿块 ,右侧 3例 ,左侧 2例 ,CT表现肿块为中等或略高密度 ,其间夹杂条片状低密度影 ,可有囊样区 ,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强化 ,余无强化。结论 :CT对包块型宫外孕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诊断肾损伤的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CT检查肾损伤患者60例,并根据其损伤程度分为4类。Ⅰ类为单纯肾挫伤或/和包膜下小血肿;Ⅱ类为不涉及集合系统的轻度裂伤,可有包膜破裂;Ⅲ类为肾深度裂伤及碎裂伤,Ⅳ类为涉及肾蒂的损伤。检查时如条件许可,应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CT扫描对肾损伤定位及分类准确率均达100%。结论:CT扫描能明确肾损伤程度、范围及分类,了解肾功能情况,并可观察相邻器官情况。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是目前肾损伤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CT及临床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为单侧性,对侧鼻窦正常;病变多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累及其他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鼻窦壁骨质破坏。结论 CT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膝关节树枝状脂肪瘤(LA)的磁共振特征表现,结合影像病理探讨膝关节LA与慢性滑膜炎脂肪增生存在的联系。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膝关节滑膜病变,其中4例诊断LA,10例诊断慢性滑膜炎伴滑膜脂肪增生。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制作成病理标本,行HE染色。结果 14例中4例确诊LA的MRI及病理表现呈叶状、树枝状、乳头状的脂肪组织,轻度的滑膜增生,其中2例除了看到明显成团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还可以见散在的点絮状的脂肪组织;10例确诊慢性滑膜炎脂肪增生MRI表现与病理上表现明显增生的滑膜组织、少量散在的脂肪细胞,部分较少量脂肪在MRI上观察不到。二者均可以伴随膝关节炎性、退行性改变。结论本研究表明LA与慢性滑膜炎脂肪增生在影像及病理均表现为关节下滑膜脂肪细胞的增生,而不同之处在于滑膜下脂肪的形态以及含量。推测LA与慢性滑膜炎脂肪增生是同一种病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上界面影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SPN的界面影像表现,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经抗炎治疗后病变消失的6例,诊断为良性肿瘤随访2年以上病变无变化的7例。所有病例均具常规螺旋CT(SCT)及HRCT资料。结果:良恶性结节界面模糊出现率分别为31%(13/42)和12.5%(7/56)(P<0.05);界面清楚分别为61.9%(26/42)和78.6%(44/56)(P>0.05);光滑锐利分别为26.2%(11/42)和1.8%(1/56)(P<0.001);细短毛刺分别为23.8%(10/42)和57.1%(32/56)(P<0.001);粗长毛刺出现率分别为23.8%(10/42)和8.9%(5/56)(P<0.05);索条征分别为19%(8/42)和3.8%(2/56)(P<0.05);锯齿征9例全部为恶性结节。结论:界面影像在不同性质的SPN中出现率不同,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HRCT有助于显示这些征象,应列为SPN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CT和MRI诊断胼胝体损伤价值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较CT与MRI检查在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案中临床及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7例胼胝体损伤病例,回顾观察CT及MRI图像资料并对照分析。结果:在胼胝体损伤检查时MRI的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结论:CT是脑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MRI是显示胼胝体损伤病变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弥补CT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年人肠套叠CT表现及CT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成年人肠套叠49例的CT表现,并分析CT检查的意义。结果小肠套叠型12例,回-回-结肠型13例,回-结肠型9例,回-结-结肠型9例,结-结肠型6例。CT判断肠套叠正确45例,提示性诊断4例,套叠部位判断正确39例(79.6%);特发性肠套叠9例,继发性肠套叠40例,对原发病变判断正确14例;47例套叠头体部发现肿块状改变,分别呈“靶征“37例,“肾征“38例,不规则肿块改变9例,同时可见“靶征“及“肾征“29例,套叠体尾部双肠管征39例;套叠部远端肠腔内见造影剂30例;增强扫描41例,肿块状影与正常肠壁同步强化35例,肿块状影无强化或轻微强化6例,胃次全手术史8例。结论CT对成人肠套叠诊断准确,套叠部位判断有一定价值,但对病因判断意义不大,同时可提示套叠肠管坏死的可能性以及估计是否为完全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总结51例脑干梗死的患者的病因,临床及CT、MRI特点。结果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为主要病因,症状复杂多样,多发部位在脑桥。结论脑干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者有颅神经损害及交叉征,非典型者早期诊断困难,易被误诊及漏诊,MRI确诊脑干梗死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