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位硬膜外麻醉致腰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将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采用直入穿刺法;Ⅱ组采用侧入穿刺法;Ⅲ组采用侧入穿刺+地塞米松法。结果腰痛发生率Ⅲ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腰痛持续时间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采用侧入穿刺法与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相结合,明显降低腰痛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可有效地防止硬膜外麻醉后腰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手术中患者麻醉意识指数(Ai)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12月择期全麻患者120例,年龄18~65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追加肌松药,根据Ai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输入量将Ai维持在40~60。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前1 min(T_1),气管插管时(T_2),切皮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拔管前(T_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Ai,采用Pearson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T_1比较, MAP和Ai在T_0、 T_2、 T_3、 T_4、 T_5升高, HR在T_0、 T_2增快(P0.05);与T_3比较, MAP和Ai在T_0、 T_4、 T_5升高, HR在T_0、 T_2增快(P0.05); Ai和HR相关系数为0.333,呈正相关; Ai和MAP的相关系数为0.710,呈正相关(P0.05)。结论 Ai与血流动力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且MAP变化更好地反应麻醉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叠加高频喷射通气(即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与高频喷射通气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气道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无痛FOB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组)和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组(S组),每组20例。患者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H组采用单纯高频喷射通气,S组采用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_(0)),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或高频喷射通气15 min(T_(1))、30 min(T_(2)),恢复自主呼吸即刻(T_(3))时的心率、MAP、SpO_(2)、pH值、PaCO_(2)、PaO_(2)、血糖、皮质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浓度;记录术中因P_(ET)CO_(2)>80 mmHg(1 mmHg=0.133 kPa)暂停手术操作的患者例数。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低氧血症发生。与T_(0)时比较:两组患者T_(2)、T_(3)时心率升高(P<0.05),T_(1)~T_(3)时SpO_(2)、PaO_(2)、IL‑6升高(P<0.05);H组T_(2)、T_(3)时MAP、血糖和皮质醇升高(P<0.05),T_(3)时CRP升高(P<0.05),T_(1)~T_(3)时pH值降低、PaCO_(2)升高;S组T_(3)时MAP、血糖和皮质醇升高(P<0.05),T_(2)时pH值降低(P<0.05)。与H组比较:S组T_(2)时心率和MAP降低(P<0.05),T_(1)~T_(3)时pH值升高、PaCO_(2)降低(P<0.05),T_(2)、T_(3)时血糖、皮质醇、IL‑6降低(P<0.05),T_(3)时CRP降低(P<0.05)。各指标其余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因术中P_(ET)CO_(2)>80 mmHg暂停操作的有3例,S组0例。结论在无痛FOB治疗气道管理中,高频‑常频叠加喷射通气效果优于单纯高频喷射通气。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 研究Ghrelin对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小鼠术后海马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通过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检测小鼠学习能力,将经挑选合格的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PND组、PND+Vehicle组和PND+Ghrelin组,每组12只。Sham组小鼠予腹腔注射5%水合氯醛麻醉后,切开小腿胫骨侧皮肤后缝合,不做任何手术和治疗措施,术毕予利多卡因胶浆镇痛。PND组小鼠予腹腔注射5%水合氯醛麻醉后行胫骨骨折髓内固定术,术毕予利多卡因胶浆进行术后镇痛,不予其他治疗干预。PND+Ghrelin组小鼠行胫骨骨折髓内固定术,操作方式同PND组,但在麻醉前2 h和苏醒后予腹腔注射Ghrelin(80 μg/kg),1次/d,连续7 d。PND+Vehicle组小鼠在麻醉前2 h和苏醒后予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6 ml/kg),1次/d,连续7 d,其余干预措施同PND+Ghrelin组。术后第7天通过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测试四组小鼠的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环氧合酶-2(COX-2)、高迁移族率蛋白B1(HMGB1)水平。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气化酶(T-SOD)和COX-2、HMGB1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PND组、PND+Vehicle组和PND+Ghrelin组的逃避潜伏期更长,60 s内逃逸平台进入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D组比较,PND+Ghrelin组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60 s内逃逸平台进入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PND组、PND+Vehicle组、PND+Ghrelin组血清和海马组织的COX-2、HMGB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D组相比,PND+Ghrelin组血清和海马组织的COX-2、HMGB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PND组、PND+Vehicle组、PND+Ghrelin组海马组织的MDA水平升高、T-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D组比较,PND+Ghrelin组海马组织MDA水平降低、T-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relin对PND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术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PCV-VG)、容控(VCV)和压控(PCV)3种通气模式下,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评估其对患者动脉血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采用PCV-VG通气模式,B组采用VCV通气模式,C组采用PCV通气模式,比较3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氧分压(PO2):气管插管后3 min(T1)、气腹后30 min(T2)及气腹结束5 min(T3),A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3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氧含量(ct O2):3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P50):3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A、C组各时点均优于B组,且差异显著(P<0.05);A、C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全麻过程中,采用PCV-VG通气模式较VCV、PCV通气模式更有利于患者动脉氧摄取及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七氟烷麻醉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caspase-3蛋白在七氟烷麻醉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刚出生10-15天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假手术组,七氟烷吸入组,麻醉结束后取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且取材Western blot。结果 Caspase-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七氟烷吸入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4h暴露于2.5%七氟烷对小鼠学习记忆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璐  阎文军 《中国临床研究》2024,(4):506-509+518
氯胺酮是常用的麻醉药物,但是由于术后噩梦、锥体外系综合征以及滥用倾向等问题,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临床应用有所减少。而艾司氯胺酮作为氯胺酮的异构体,与消旋体氯胺酮相比,应用剂量较小,具有较强的镇痛和镇静作用,心血管和精神方面不良反应小。其代谢快,在体内清除率高,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轻微,苏醒和恢复迅速,在小儿麻醉效果方面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 年龄40~70岁, BMI 18~29 kg/m2, ASA分级Ⅱ或Ⅲ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 随后以0.5 μg·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泵注至术毕;C组于相同时点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采用氢吗啡酮、氟比洛芬酯和甲氧氯普胺行PCIA;VAS评分>3分时, 口服羟考酮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1)、气腹建立后10 min(T2)、肿物切除后即刻(T3)、手术结束前30 min(T4)和手术结束后1 h(T5)时,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于术后1~6 d时使用I-FEED评分系统评估胃肠道功能。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 d内补救镇痛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 D组T3~T5时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降低, 术后3~5 d时I-F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肝叶部分切除小鼠术后认知功能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手术组(O组)和黄芪多糖+手术组(A组)。术后1、3、7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术后3d和7d,与S组比较,O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或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O组比较,A组潜伏期明显缩短,穿台次数明显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1、3、7d,O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O组比较,A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术后1、3、7d各组p38MAPK蛋白表达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明显改善肝叶部分切除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