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检测及其增殖期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rt-Barr virus.EBV)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增殖期基因在EBV阳性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outhern杂交检测185例胃瘟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特异性EBVDNA片段.PER阳性标本用原位杂交(ISH)技术检测石蜡切片组织中EBV犏码小RNA1(EBER1)的表达.以确定EBV阳性胃癌一再应用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增殖期基因(即刻早期基困BZLF1、BRLF1,早期基因BARF1、BHRF1.晚期基冈BcLF1、BLLF1)的表达.结果:13例胃癌组织EBV阳性(7.03%),癌旁组织未检测到EBV感染.胃癌和癌旁组织中EBV阳性纺有显著性差异(X^2=11.0769.P=0.0009)。EBV阳性和阴性胃癌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发生部位的差别均无显著性(P=0.973,0.141,0.259,0.586,0.062).但性别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男性EBV阳性率高于女性(X^2=52317.P=0.021)。增殖期基因中即刻早期基因BZLF1有6例表达阳性.而BRLF1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铡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晚期基因BcLF1有7倒表达阳性.而BLLF1均为阴性。结论:EBV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EBV阳性胃癌组织中存在EBV增殖性感染.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在EBV阳性胃癌发生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EB病毒相关胃癌中EB病毒编码基因与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但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了,EBV相关胃癌(EBVaGC)中EBV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成为致癌机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EBVaGC和各种临床指标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GC)作为研究对象,检测EBV相关基因和P53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病人外周血中EB病毒(EBV)各种抗体的表达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和荨麻疹)病人和40例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应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EBV早期抗原(EA)-IgA、EA-IgM、EBV衣壳抗原(VCA)-IgG、VCA-IgA和VCA-IgM抗体水平。结果过敏性疾病病人外周血EA-IgM、EA-IgA和VCA-Ig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3.18~5.74,P<0.01),VCA-IgG和VCA-IgA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BV抗体EA-IgM、EA-IgA和VCA-IgM可能参与过敏性疾病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人疱疹病毒6型(HHV-6)101K被膜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克隆,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PCR扩增HHV-6B 101K被膜蛋白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区(666~834aa)编码基因片段(nt2 347~2 853),并导入T载体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HHV-6标准毒株序列比较以进一步鉴定。目的基因及表达载体pThioHis A分别经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应用PCR法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双重鉴定原核表达质粒,并经测序证实。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鉴定重组蛋白。结果PCR获得的目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HHV-6B标准毒株Z29序列一致,重组质粒诱导菌表达产物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31 900的融合蛋白条带。结论HHV-6 101K蛋白的原核表达克隆构建和表达成功,为进一步完善HHV-6活动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在ARCHITECT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应用实践中进行使用方法的改良,极大地方便了仪器操作者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差错的发生。解决故障的过程有助于思路的扩展,对使用其他的检验仪器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较大的参考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菌种的不断变迁、大量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全身性真菌感染呈显著增高趋势,但由镰刀菌属菌引起的真菌性肺炎实为少见。我院于2006年6月份从痰中检出1例镰刀菌引起的毛霉菌性肺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鼻咽癌病人放疗前、放疗1个疗程及放疗结束后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VCA-IgA)抗体水平及EB病毒DNA(EBV DNA)载量的变化,探讨其在鼻咽癌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EBV阳性鼻咽癌病人放疗前、放疗1个疗程及放疗结束后的血清标本,提取外周血细胞DNA。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VCA-IgA抗体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V DNA载量的变化。结果 22例鼻咽癌病人3个不同放疗阶段血清VCA-IgA抗体和E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3.305、9.461,P<0.05)。放疗结束后VCA-IgA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水平(t=2.081,P<0.05),而放疗1个疗程后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7例病人从治疗开始至治疗结束均未检测到EBV DNA,其余15例病人EBV DNA载量放疗前与放疗1个疗程及放疗结束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2.47、4.34,P<0.05),而放疗1个疗程和放疗结束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同时检测血清中EBV抗体及EBV DNA水平有助于鼻咽癌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EBV相关胃癌组织中bcl-2和Ki-67蛋白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①目的 探讨Epstein BarrVirus(EBV)相关胃癌 (EBVaGC)组织中bcl 2和Ki 6 7蛋白表达与EBV感染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PCR Southern技术 ,检测 1 85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EBVDNA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CR阳性标本EBV小RNA1 (EBER1 )的表达 ,确证EBVaGC。并选择EBV阴性胃癌 (EBVnGC)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bcl 2和Ki 6 7蛋白的表达。③结果  1 85例胃癌组织中检测到EBVaGC 1 3例 ,阳性率为 7.0 3% ,1 85例癌旁组织均为阴性 ,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EB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 1 .0 77,P <0 .0 0 1 )。E BVaGC和EBVnGC组织中bcl 2表达率分别为 5 3.85 %和 4 8.89% ,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99,P >0 .0 5 )。EBVaGC和EBVnGC组织中Ki 6 7指数 (KI)平均值分别为 2 8.2 5 4± 6 .2 84和 37.86 4± 1 4 .5 2 3,二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t′=2 .5 5 3,P <0 .0 1 )。④结论 EBV感染与部分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EBVaGC的发生与bcl 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与Ki 6 7蛋白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peripheralbloodeosinophilcell,PBEC)计数、人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和人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表达在过敏性皮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8例过敏性皮炎患者和40例健康查体者外周血标本,常规计数PBEC,并通过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标本中的IL-13和IL-4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其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皮炎患者外周血PBEC计数、IL-13和IL-4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过敏性皮炎组IL-13和IL-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PBEC、IL-13和IL-4参与过敏性皮炎患者体内的变态反应,IL-13可能通过IL-4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哮喘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过敏性哮喘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诸多研究发现 Th1/Th2平衡失调以及细胞因子都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过敏性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检测6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及52例健康人外周血中IFN-γ、IL-18、IL-4和IL-13的表达,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