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化性狭窄病(sclerosteosis)和Van Buchem病是两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致严重骨肥大的疾病.根据目前研究,SOST基因以及其转录蛋白sclerostin与以上二两种疾病有关,并证实sclerostin是通过抑制Wnt信号传导通路来调节骨代谢,而并非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来阻止骨形成.同时,SOST基因及其转录蛋白sclerostin对于骨质疏松症、肾脏透明细胞癌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临床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2.
循证制定我国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循证评价欧、美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专科医师培养和考核标准,为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制度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循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PubMed、各国卫生主管部门官方网站(医师协会、专科医师委员会)、著名医科大学和教学医院网站和常用搜索引擎,系统检索截止至2004年3月31日的关于专科医师培养的资料,制定统一标准,筛选和评定文献质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初筛出英文文献827篇,其他语种文献51篇.主要涉及临床课程(43.4%)、培训质量评价(13.5%)和现存问题(12.7%).综合数据库文献及官方网站信息发现,各国医师培养均分为院校医学教育、职业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3个阶段,且各个阶段均有严格标准及相应考核.本文着重剖析了培养时间最长的神经外科医师和培养时间最短的家庭医师的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分析专科医师培养方案和标准的共同特点.结论医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统筹规划、总体设计,综合考虑医疗市场需求、疾病负担等因素.并建议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突出个性、注重发展,早日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同时要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充分考虑、妥善处理好新老交替问题,边破边立、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3.
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tegration site-1)基因属PcG家族的一员,由荷兰癌症中心于1991年在癌细胞中发现。BMI-1是一个与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相关的基因,它是维持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生长所必需的。本文对该基因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系统整合课程模式是国外医学教育主流的先进教学模式,也是目前国内医学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本文介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系统整合课程中骨骼运动模块的实践以及学生反馈。课程组根据临床专业课程的整体设计,建立整合课程团队,整合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优化授课方式,改进课程考核形式等。通过该整合课程的实施,我们认识到新课程体系以培养优秀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各学科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向渗透与重组,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罗翼  段宏  闵理 《华西医学》2014,(3):494-498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共收治骨盆和骶骨肿瘤患者156例。其中51例采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术中出血(球囊组),105例行传统外科切除术(常规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球囊组和常规组分别有92.2%(47/51)、86.7%(91/105)的患者获得整块切除或边缘切除。球囊组手术时间(171.96±65.16)min,术中出血量(746.86±722.73)mL,输血量(411.76±613.73)mL,术后引流量(294.50±146.09)mL,术后拔管时间(2.98±1.07)d,常规组分别为(223.10±111.54)min、(1582.57±1130.30)mL、(1081.90±937.14)mL、(362.67±155.79)mL、(3.44±1.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住院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控制出血可以充分显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适当延长球囊阻断时间,并不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明显提高肿瘤整块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和分析股骨近段纤维结构不良内翻畸形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09年5月,采用截骨矫形、病灶刮除、打压植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21例(24个)股骨纤维结构不良伴重度内翻畸形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14~39岁,平均22.7岁.其中15例为单纯髋内翻畸形,6例同时伴髋内翻及股骨内翻畸形.颈干角55°~105°,平均75°;股骨内翻角18°~45°,平均30°;患侧股骨长度较对侧短缩2.0~4.5 cm,平均3.4cm.其中13例患者因发生病理性骨折而行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个月至7年,平均3年4个月.24个股骨共30处截骨面中,28处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2例双段远端截骨面各有1处在术后12个月时仍不愈合,经再次植骨3个月后骨性愈合.21例内翻畸形股骨力线均完全矫正,术后颈干角矫正为95°~135°,平均118°;股骨内翻角完全纠正.股骨长度较术前延长1.8~3.6 cm,平均2.8cm.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畸形进展及再骨折.17例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由术前7~10分降至术后0分,4例VAS评分由术前8~10分降至术后3~4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2例,良6例,可3例.结论 外翻截骨可有效矫正内翻畸形,股骨重建钉可稳定股骨,大量打压式植骨可有效恢复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s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fibrous dysplasia in proximal femur with severe varus deformit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21 patients (24 femora)of fibrous dysplas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00 and May 2009.All patients had severe femoral varus deformity.The four-step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orderlv as valgus osteotomy,lesion curettage,impacting of massive bone allograft,and fixation by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There were 6 patients with monostotic disease,15 with polyostotic diseases,including 12 males and 9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22.7 years(range,14-39 years).The average neck-shaft angle and femoral varus angle was 75°(range 55°-105°)and 30°(range,18°-45°),respectively.The average length of thigh shortened 3.4 cm(range,2.0-4.5 cm)compared with the contralateral thigh.Results All of the 2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om 21 months to 7 years with an average period of 3 years and 4 months.There were 30 osteotomy sites in 24 femurs,28 osteotomy sites showed bone union after 3-6 months from surgery.Two distal location of the double-level osteotomy showed nonunion,which received bone grafting again and got bone union after 3 months finally.The femoral mechanical alignments of the 21 patients had been recriticd.The average neck-shaft angle was 118°(range,95°-135°)postoperatively,the femoral varus angle disappeared.The average extremity lengthening was 2.8 cm(range,1.8-3.6 cm)postoperatively.There were no infection,recurrent fracture and progression of deformity.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score of 17 patients decreased to zero postoperatively from 7-10 preoperatively,and that of the other 4 patients decreased to 3-4 postoperatively from 8-10 preoperatively.The result of Harris hip functional score was excellent in 12 cases,good in 6,and fair in 3.Conclusion The valgus osteotomy can rectify varus deformity effectively.The reconstract nail of the fumer can support the stability of femur.Impacting of massive bone allograft can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femur.  相似文献   
7.
背景:注射型人工骨可经皮穿刺注射植入体内,对机体创伤较小,同时该型材料可以任意塑形,能较好地充填骨缺损,但目前临床上尚无在体内能完全降解吸收且具有较好促成骨作用的注射型人工骨产品。目的:评估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硫酸钙含量70%)动物体内的降解吸收及促成骨作用,观察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在股骨外髁处制备直径为5mm、深10mm的骨缺损模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注射型可吸收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对照组未予干预。结果与结论:X射线平片示:实验组骨缺损逐渐被骨痂填充,术后16周,骨缺损处恢复正常松质骨密度,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缺损处修复不明显。组织学检查(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示: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新生原始骨小梁长入材料内;术后12周,编织骨开始转化为板层骨;术后16周,材料完全被降解吸收,新生骨组织完全修复骨缺损。结果显示注射型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材料在动物内能够完全降解、吸收,具备一定的成骨活性,可望用作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收集测量骨盆后环解剖数据,设计微创螺钉的钉道,并通过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微创螺钉的研究设计打下基础。方法 测量20例健康志愿者骨盆数据,初步筛选确定骨盆后环微创螺钉的设计数据,并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力学加载,进行骨盆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 完成健康志愿者骨盆CT数据测量后,对骨盆进行三维重建,并选择A、B、C 3条髂骨钉钉道,获取钉道A、B、C相关数据,测量结果显示:B、C钉道长度和宽度大于A钉道,钉道进钉点与软组织的距离较A钉道短。建立正常骨盆有限元模型后,静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在施加500 N的外旋载荷下,骨盆受到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582.05 Pa;骶髂复合体处的受力为107.38 Pa;应变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应变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骶髂关节软骨,对侧骶髂关节软骨和耻骨联合的应变次之。位移分布显示,在500 N的外旋载荷下,位移分布最大的部位在同侧髂骨,沿着同侧对侧方向,位移分布呈梯度降低。同侧髂前上棘处的位移最大为0.35 cm。动态力学加载结果显示,髂前上棘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1.5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8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2 mm。耻骨联合在Z轴方向的位移是0.8 mm,在X轴方向的位移是1.0 mm,在Y轴方向的位移是0.03 mm。Y轴,即沿冲击方向的位移最大。等效应力在耻骨支、坐骨、髂前上棘、骶骨、髋臼等骨折易发生处应力相对较大。随着冲击力的增加,骨盆受到的应力随着时间增大,冲击力下降,其应力也呈下降趋势。冲击力、应力、骨盆位移的最大值在10 ms处,即达到峰值力时候的冲击时间。在4 000 N和5 000 N的冲击力作用下,骨组织的应力超过了200 MPa,超过了其平均屈服强度,提示此时可能会出现骨盆骨折。结论 通过数据测量及分析,得出B/C钉道作为主钉道,A钉道作为辅钉道的设计合理;建立的骨盆有限元模型可作为后续骶骨骨折及内固定模型研究及对比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高位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髋臼形态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髋臼解剖学特点,提高关节置换术前计划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对13例(13髋)高位脱位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及13例(26髋)正常人的骨盆图像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对重建后的髋臼三维图像进行髋臼上下径、前后径、髋臼深度、内壁厚度、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高位脱位组髋臼形态不规则,上窄下宽,呈三角形;其髋臼上下径为(38.29±2.71) mm,前后径为(21.74±5.33) mm,髋臼深度为(15.50±2.93) mm,内壁厚度为(6.80±2.97) mm,外展角为(49.29±7.40)°,前倾角为(23.82±11.2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位脱位组在髋臼上下径、前后径及髋臼深度方面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其内壁厚度、外展角及前倾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三维表面重建技术能够还原髋臼真实形态,完成髋臼形态定量分析,提高术前计划的准确性。高位脱位DDH患者髋臼形态不规则、开口偏小、内壁较厚、外展角及前倾角较大,这些特点在行关节置换时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股骨近端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已成为关注热点,同种异体骨复合人工关节(allograft prosthesis composite, APC)和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是重建股骨近端大段缺损最常用的两种方法[1-6]。相较于人工肿瘤假体,APC有利于骨量保留;注重生物重建,术后功能好;异体骨与宿主骨愈合后增加人工关节固定臂;使用寿命更长,且能够有效避免关节脱位,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术后感染、骨折、骨不愈合、骨吸收、疾病传播和手术难度大等[4-10]。APC根据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混合型(即假体异体骨骨水泥固定,假体宿主骨非骨水泥固定),目前,非骨水泥型和混合型APC较为流行,但骨水泥型APC因其初始固定佳、患者功能恢复快、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等因素,仍有可借鉴之处。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骨水泥型APC围手术期管理的注意事项,总结骨水泥型APC术后并发症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