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金妍  闫薪如 《临床医学》2011,31(10):87-89
目的对智力低下的幼儿进行早期治疗,以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方法选取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各40例,分别分成四组,每组均有轻度智力低下、中度智力低下、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各10例。Ⅰ组30例,进行家庭智能训练;Ⅱ组30例,予以智能训练(语言训练)及高压氧治疗;Ⅲ组30例,予以智能训练(语言训练)及针灸治疗;Ⅳ组30例,予以智能训练(语言训练)、高压氧、针灸治疗。疗程3个月。按照盖塞尔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 ent Scale)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Ⅰ、Ⅱ、Ⅲ、Ⅳ组的每位患儿的IQ。分别进行Ⅰ、Ⅱ、Ⅲ、Ⅳ组间有效率的比较;每组间轻、中、重不同程度智力低下的有效率的比较。结果Ⅱ、Ⅲ、Ⅳ组智能水平较Ⅰ组均有显著提高;Ⅳ组分别较Ⅱ、Ⅲ组的智能水平均显著提高;Ⅰ、Ⅱ、Ⅲ、Ⅳ组每组间轻、中、重不同程度比较,轻中度治疗后智能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在治疗智力低下,尤其轻中度智力低下的患儿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使他们尽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0~6岁儿童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范围。方法:检测1 330例0~6岁来我院健康体检儿童血清尿素氮水平,分组分析得到0~6岁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范围。结果:建立0~6岁儿童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范围,1岁以下为1.27~4.17 mmol/L,1~3岁为1.65~4.91 mmol/L,4~6岁为2.13~4.79 mmol/L。结论:0~6岁儿童血清尿素氮含量明显低于成年人,应按年龄段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卓  闫薪如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0-8470
目的探讨儿童腹泻病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10年沈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RV)腹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真菌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菌痢)以镜检为实验诊断标准;其他不明原因的腹泻均归为不确定性腹泻。结果 2010年我院腹泻患儿以RV腹泻为主,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占55.83%。其次为不确定性腹泻,以冬季较多,占22.31%。细菌性腹泻明显在夏季高发,而真菌性腹泻无明显季节性差异。结论儿童腹泻病病原体复杂多样,出现明显感染交叉性和季节交叉性,要加强免疫与及时预防,对症治疗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术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次序编号,单号编入意愿分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痉挛肌靶点注射术组(观察组),双号编入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和治疗,如针灸、推拿、功能训练,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GMFM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操作时程比较;好转率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探测定位方式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疗效比较,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MFM评分比较中,注射后3个月时两组对比结果:观察组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程在45min以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方法优于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术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次序编号,单号编入意愿分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痉挛肌靶点注射术组(观察组),双号编入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儿。两组患儿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和治疗,如针灸、推拿、功能训练,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GMFM量表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操作时程比较;好转率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探测定位方式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疗效比较,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MFM评分比较中,注射后3个月时两组对比结果:观察组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程在45min以内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方法优于神经电生理刺激仪定位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滞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结合智能训练治疗智力低下幼儿的疗效。方法 90例智力低下幼儿中轻、中、重度智力低下各30例。按不同病情程度分为对照组、肌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3组各30例,每组均有轻、中、重度智力低下患儿各10例。对照组给予家庭智能训练;肌肉注射组给予智能训练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mL肌肉注射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智能训练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mL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按照Gesell发育量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各组的发育商(DQ)。治疗后进行各组有效率比较及各组组间、组内DQ值比较。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疗效好于肌肉注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对照组与肌肉注射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肌肉注射组和穴位注射组轻、中、重度DQ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穴位注射组轻、中、重度DQ差值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轻、中、重度间DQ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经两两比较后,除对照组中-重度和肌肉注射组轻-中度间DQ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在治疗智力低下幼儿时,尤其轻中度智力低下的幼儿应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