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CT导引下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42例在64排CT导引下采取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小脑出血病人对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42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存活,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76%。40例存活患者中,28例患者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恢复,6例患者生活工作能力部分恢复,6例患者需他人进行生活方面照顾。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是治疗小脑出血的有效方法,采用64排CT导引有利于准确定位、选择入路及排除小脑区血管畸形及动脉瘤性出血,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对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8例后循环动脉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开颅夹闭术82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血管内栓塞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1);出院时,血管内栓塞组患者的GOS评分要优于开颅手术组(P <0.05);血管内栓 塞组脑水肿、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0%、1.79%、5.36%,均显著低于开颅手术组(P <0.05);两组术后3个月随访,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相对于开颅夹闭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安全性更高,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但两组随访病死率与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将对实施颅骨修补成形术的颅骨缺损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修补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颅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钛网颅骨修补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维易塑型钛网颅骨修补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钛钉使用数量、患者疗效等情况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中钛钉使用数量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100.00%,患者满意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9.47%,患者满意率为84.21%,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使计算机对钛网进行数字化塑形,从而使钛网与患者实际发生颅骨缺损部位形态尽量接近,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患者缺损情况,并能够减少术中钛钉使用数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脑出血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1]。丘脑作为脑出血的主要部位之一,由于它位置深,功能重要,一旦出血后往往预后差,死亡率高。一直以来,丘脑出血的治疗为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2]。本文分析了我院2014年至2016年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性丘脑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超早期组(发病时间<6 h,50例)和早期组(发病时间6~24 h,46例)。2组患者均在3D-slicer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手术,对比其并发症、临床预后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 结果超早期组患者的再出血、颅内感染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人数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的GOS评分中轻度残疾多于早期组,重度残疾少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在术后第7、14天脑脊液中NSE的含量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早期应用3D-slicer辅助神经内镜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减少脑出血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增加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全身麻醉下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在本院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手术的14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案,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成功后颈内静脉注射GSH,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麻醉诱导后即刻(T0)、CPB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术后72 h(T5)的脑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结果 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P<0.05)。术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MMSE评分和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T1、T2、T3时刻持续升高,在T4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脑卒中监护病房、急救中心、手术室共同组成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将2000-06/2005-01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0例在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下选择药物治疗、CT引导立体定向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尽早康复介入作为治疗组;将1995—10/2000—05收治的脑出血患者l139例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牛津残障评分、Barthel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在入院时、治疗2周和6个月后进行评价。两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的评分差值及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的评分差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纳入患者239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4.57&;#177;4.68),(-6.32&;#177;4.88)分,对照组(-1.97&;#177;9.17),(-2.88&;#177;2.58)分,P〈0.05]。②牛津残障评分: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1.29&;#177;0.95),(-1.47&;#177;1.35)分,对照组(-0.84&;#177;1.09),(-1.84&;#177;1.14)分,P〈0.05]。③Barthel指数: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组(29.53&;#177;24.40),(38.89&;#177;24.77)分,对照组(16.94&;#177;21.41),(23.96&;#177;22.10)分,P〈0.05]。④并发症:治疗组有并发症347例,低于对照组654例,差异显著(P〈0.001)。⑤平均住院日:治疗组平均住院(15.7&;#177;1.1)d,少于对照组(24.5&;#177;1.7)d,差异显著(P〈0.001)。⑥平均药费比:治疗组平均药费比29.98%,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选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则同期未发生脑积水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积水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后循环、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侧左、脑室扩大、早期手术以及出血破入脑室等因素均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独立性因素,而Fisher分级、多次出血、高龄以及Hunt-Hess分级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多因素.结论:从单因素与多因素两方面分析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并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康复科、脑卒中监护病房、急救中心、手术室共同组成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将2000-06/2005-01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0例在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下选择药物治疗、CT引导立体定向外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尽早康复介入作为治疗组;将1995-10/2000-05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39例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牛津残障评分、Barthel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在入院时、治疗2周和6个月后进行评价。两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的评分差值及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的评分差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纳入患者239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眼治疗组(-4.57±4.68),(-6.32±4.88)分,对照组(-1.97±2.17),(-2.88±2.58)分,P<0.05演。②牛津残障评分: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眼治疗组(-1.29±0.95),(-1.47±1.35)分,对照组(-0.84±1.09),(-1.84±1.14)分,P<0.05演。③Barthel指数:治疗组治疗2周和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和治疗2周后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眼治疗组(29.53±24.40),(38.89±24.77)分,对照组(16.94±21.41),(23.96±22.10)分,P<0.05演。④并发症:治疗组有并发症347例,低于对照组654例,差异显著(P<0.001)。⑤平均住院日:治疗组平均住院(15.7±1.1)d,少于对照组(24.5±1.7)d,差异显著(P<0.001)。⑥平均药费比:治疗组平均药费比29.98%,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显著(P<0.001)。结论:多学科卒中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张翡  赵建凯  杨利辉  张颜礼  闫建敏   《四川医学》2021,42(10):985-990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确诊并住院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治疗的重症HICH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组(39例)和未感染组(191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列线图在线网站绘制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糖尿病、探头留置时间> 7 d、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脑脊液漏及有创颅内压监测时行开颅手术是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结果显示,预测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6.465,P=0.595。结论本研究基于糖尿病、探头留置时间> 7 d、术后间断开放脑室型外引流管、脑脊液漏及有创颅内压监测时行开颅手术这5项重症HICH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