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收行IABP治疗的112例急性心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插管前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前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6,t=3.381,t=2.852;P<0.05);观察组肢体缺血率、伤口感染率及心力衰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3,x~2=4.148,x~2=4.846;P<0.05);观察组IABP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2,t=2.741;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生认可度及护理规范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9,t=3.154,t=4.134;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IABP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升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幸  闫城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79-1482
目的 探讨以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 of behavior change,TTM)为理论基础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78名自愿参与干预研究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作为干预对象,采用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告别不良生活方式指导,然后自身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干预3个月(T3)、第6个月随访(T6)分别利用体质量控制行为量表、变化阶段量表、变化过程量表、决策平衡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体重指数(BMI)等评估其体重控制行为变化效果。 结果 基线调查时79.5%处于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前意向/意向/准备阶段,20.5%处于行动/准备阶段;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干预3个月(T3)、第6个月随访(T6)研究对象变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16,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不断推进,超重肥胖学生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阶段不断改善(χ2=60.862,P<0.001);随着干预时点、变化阶段不断推进,饮食行为(20.82±3.22、23.50±4.83、26.78±5.63、28.91±6.68)、运动行为(14.46±2.94、16.41±2.98、18.76±3.55、22.47±4.33)、认知过程(34.67±7.43、36.88±7.49、37.42±8.34、40.23±7.23)、行为过程(38.01±8.14、40.99±8.21、43.42±9.12、44.63±8.76)、知觉利益(23.37±4.63、25.63±4.03、28.01±3.42、29.23±2.52)、知觉障碍(16.96±4.32、19.06±3.61、20.53±3.31、22.35±2.55)、自我效能得分(30.50±9.12、35.50±9.33、38.95±10.13、44.41±9.43)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不同时点BMI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1,P=0.183)。 结论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干预使超重肥胖学生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阶段向前推进,体质量控制行为水平不断提升,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过程朝着益于体重控制的方向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IMB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6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实施基于IMB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方案,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天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护理满意度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术后皮下血肿、出血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2天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皮下血肿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心脏介入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水平,减少术后皮下血肿及出血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放疗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老年肿瘤放疗患者138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按照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69例,采用全程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前后的情绪状况,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个性化护理模式下,老年患者在放疗后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0.05);医院感染率也从传统护理模式下的41.1%下降至23.2%。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较传统护理模式下的86.9%上升至95.6%。结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肿瘤放疗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老年肿瘤放疗患者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朱诗瑶  闫城 《全科护理》2020,18(10):1274-1276,1280
[目的]探讨病人参与用药安全策略在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住院病人参与用药安全行为量表、用药差错调查表、合理服药自我效能量表、病人积极度量表对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参与用药安全策略组病人用药差错发生率低于未参与组,合理服药自我效能、积极度显著高于未参与组;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参与用药安全行为得分不高,自觉参与重要性、自评医护人员态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5个因素是影响其参与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人中应用病人参与用药安全策略十分必要,要以低学历、独居、经济负担重、参与度低病人为重点做好干预,促进病人参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媒体结合回授法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10月心脏起搏器植入术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心脏起搏器植入术75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多媒体+回授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周肩关节功能状况,术后12周生活质量状况,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在肩关节综合评分及各部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生活质量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多媒体结合回授法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肩部不适,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应用能谱CT计算脾脏碘容量来无创预警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41例乙肝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EV)的患者,以内镜结果为标准,分为轻度(EV1)、中度(EV2)及重度(EV3)三组。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门静脉期脾实质碘含量(IC-S)、脾脏体积(V-S)并计算脾脏碘容量(IV-S)(IC-S与V-S的乘积)。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EV程度与IV-S相关性,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种EV程度组间IV-S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IV-S对高危EV(EV2、EV3)的诊断效能,所有指标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V-S与EV程度呈正相关(r=0.772,P<0.001)。IV-S在EV程度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的I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122.93 mg为临界值时,IV-S诊断高危EV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9%、86.2%。结论应用能谱CT获得的IV-S,可反映乙肝肝硬化患者EV程度,无创预警EV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心内科护士援助感染科的内心真实感受,为医护人员和社会更好地协助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2名参与援助的护士进行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即心理思想负担较重、应急知识和技能不足、护士职业认同感提升。结论:心内科护士在援助感染科期间,存在心理负担较重、援助知识和技能缺乏等问题,应重视一线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护士应急救援培训,提高护士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医疗设备临床警报管理模式,评价其实施效果,探索患者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方法 :以多参数监护仪为例,根据警报生命周期中产生、传送、识别和应答四个重要环节,通过专家讨论法,明确警报管理团队成员及职责;通过文献法、循证法、专家咨询法和实验研究法,制定警报管理的措施,并进行实践。结果 :护理单元警报数量显著减少,警报设置合格率、警报应答率和设备附件合格率明显提高;护士的警报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明显提升。结论 :基于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医疗设备临床警报管理模式的建立,提高了护士的警报管理能力,有效改进了设备的警报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成人中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三大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原因[1]。HCC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肥胖、饮酒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相关[2]。目前,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是较为广泛认可的与治疗方式相关的HCC分期系统。早期的BCLC A期HCC患者,可行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的BCLC B期及C期HCC患者,推荐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术、经动脉放射性栓塞、微波消融及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药等单一或联合治疗。尽管HCC的首选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但是大多数的HCC患者合并肝硬化,或者由于早期HCC症状隐匿,病程进展迅速,70%~80%的HCC患者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