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p12 0是HIV病毒的衣壳蛋白 ,由基因env编码 ,其分子量为 12 0KD。在病毒侵入人体T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存在游离态的形式 ,通过一种类似于超抗原作用的途径 ,在体内非特异性地激活一些主要的免疫细胞 ,从而大大增强了HIV对人体的危害作用。本文拟就HIV病毒危害人体免疫功能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张小平  杜冰  钱旻 《免疫学杂志》2004,20(Z1):52-55
绿脓杆菌外毒素A(PE)经过修饰后失去了与细胞结合的能力,将单克隆抗体的Fv段或细胞因子作为导向分子与修饰后的PE通过DNA重组技术融合,获得重组的免疫毒素,这种免疫毒素通过导向分子将毒素带到靶细胞,并杀伤靶细胞,因而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致死性疾病.以往的肝癌治疗主要针对癌细胞本身,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尤其是肿瘤微环境对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瞄准肝癌发生过程中免疫调控这一研究热点,对肿瘤微环境中的淋巴细胞、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关键要素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调控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尝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阐述免疫系统对于肝癌发生、发展的双向调控作用,并对这些关键因子的抗肿瘤作用和潜在的药物开发前景进行评价,希望为肝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肝癌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小鼠B7-DC胞外段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方法: 从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中提取总RNA, 经RT-PCR扩增B7-DC胞外段, 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B7-DCECD.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 转化E.coli BL21, 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 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 获得全长为582 bp的小鼠B7-DC胞外段基因, 经测序证实其序列正确.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可表达出Mr约为41 000的B7-DC胞外段蛋白.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小鼠B7-DC胞外段基因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E.coli BL21中进行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B7-DC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沙棘籽渣黄酮类化合物(FHR)对人乳腺癌细胞Bcap-37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机制,本项研究应用CCK-8法检测FHR对Bcap-37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表征,半定量RT-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与细胞周期及凋亡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FHR可明显抑制Bcap-37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FCM分析发现在FHR1000μg/ml作用24h后能阻断Bcap-37细胞于G2/M期,并伴有少量的亚G1峰出现;TEM观察Bcap-37细胞经FHR作用后具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经1000μg/mlFHR作用24h后,PCNA、Bcl-2转录水平分别下调为对照组的0.26倍和0.66倍,IGFBP4转录水平上调为对照组的1.13倍。Westernblot结果显示p5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本项研究结果提示FHR可能是通过下调PCNA的转录使细胞的增殖被阻断在G2/M期,并通过p53蛋白上调和Bcl-2蛋白的下调诱导Bcap-3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高脂血症是常见脂质代谢异常的病症,以中老年多见,然而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年轻化趋势。因此,调整脂质代谢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用中药生大黄粉加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协同发挥调脂作用,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对心悸证型的描述有虚有实,其中以虚者居多。究其病因,大致为以下3种:一为虚,二为饮,三为气郁也。本文根据心悸病因病机的不同,就张仲景对于"心悸"的证治经验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泵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水肿","喘证"、"痰饮"等范畴,现代中医学将其命名为"心衰病",一般分为心肾气虚、阳虚、气阳两虚或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等,临床以心阳气虚、血瘀水停证候较为常见。治病必求其本,故当先温心肾之阳,兼化瘀利水,是为标本同治,心阳  相似文献   
9.
T细胞的活化一直以来就是免疫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又提出了免疫突触这一新的概念.在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间的微米空间内形成免疫突触,通过此结构,T细胞抗原受体和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物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旷丽莎  江炜  侯爱君  钱旻 《中草药》2009,40(7):1020-1024
目的 研究茜草科耳草属植物水线草Hedyotis corymbos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Ⅰ)、槲皮素(quercetin,Ⅱ)、七叶内酯(esculetin,Ⅲ)、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Ⅳ)、耳草酮A(hedyotiscone A,Ⅴ)、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Ⅵ)、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Ⅶ)、香草酸(vanillic acid,Ⅷ)、丁香酸(syringie acid,Ⅸ)、(+)-催吐萝芙叶醇[(+)-vomifoliol,Ⅹ]、(-)-二氢催吐萝美叶醇[(-)-dihydrovomifoliol.Ⅺ]、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S-(+)-dehydrovomifoliol,Ⅻ]和茜素1-甲醚(aliza-rin 1-methyl ether,).结论 化合物Ⅰ~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