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3%硼酸溶液湿敷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7月符合诊断标准的脂溢性皮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成A,B,C组。A,B,C三组分别采用5℃,15℃及35℃的3%硼酸溶液湿敷面部,每天1次,每次30 min,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各指标变化情况,效果观察指标包括红斑、脱屑、皮脂溢出、瘙痒程度等。结果 5℃的3%硼酸溶液湿敷面部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温度的3%硼酸溶液湿敷面部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5°C的3%硼酸溶液进行患处湿敷,使瘙痒等症状减轻,对皮肤进行杀菌清洁,使水分充分吸收,从而减轻各类病症,使瘙痒、脱屑、红斑等症状得以改善,尽可能恢复患者外在形象,同时提高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秀芬  刘雪艳  王冰  钟彩梅  孙乐栋 《河北中医》2010,32(11):1743-174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除了皮肤受损外,还可侵犯多个器官,导致相应损害,临床表现复杂,诊治困难,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古典医籍中并无SLE的病名,但与此病证候相似者甚多,如阴阳毒、蝴蝶丹、鬼脸疮、马缨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潜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SLE合并潜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均阳性。其中4例发现于确诊SLE后3月~1年,2例发生于确诊SLE前。患者均未减少或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同时给予头孢曲松0.25g肌肉注射,1次/d,15d为1疗程。2例患者在治疗后1年血清RPR转阴,3例RPR滴度下降4倍以上,后长期稳定在1∶2阳性。1例患者血清RPR滴度呈增高趋势,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1次/周,共3次。治疗后患者红斑狼疮病情加重,但血清RPR滴度持续下降。结论 SLE合并潜伏梅毒非常罕见,诊断和治疗较难。头孢曲松可作为较好的替代治疗药物,但需密切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必要时改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并注意有加重SLE病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真菌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真菌感染率为15.83%,真菌感染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有关.真菌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白念珠菌感染占首位.应重视其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抗SmDI抗体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特异性和感敏性,探讨其在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取120例SLE患者和230例非SLE患者的血清,并同时进行抗核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抗Sm抗体(免疫斑点法)、抗DNA抗体及抗SmD1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统计分析其对SLE患者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SLE患者抗SmD1抗体的敏感性为69.17%,特异性为97.82%.结论 抗SmD1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可作为诊断SLE的参考指标,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局部热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热疗治疗,隔日1次,60分钟/次,共12次,并随访至3月,观察主要疗效指标疾病活动度评分,次要指标包括晨僵持续时间、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的变化情况。结果:3月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评分、晨僵持续时间、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状况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药物联合局部热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网络心理变化情况,文对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进行网络心理的问卷调查,比较分析了2004、2006年的调查数据.结果表明:①与2004年的调查结果相比,006年广州大学生平均上网时间>2 h,4 h以上者明显增加;②上网地点由以网吧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网吧和学校为主;③上网目的从查资料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聊天和打游戏为主;④2006年广州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患病率男生为14.1%、女生为14.0%,显高于2004年(男生为6.7%,生为5.5%).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0.4g/(kg·d),3~5d]静脉注射治疗16例重症SLE,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同时了解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后,SLE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皮损、关节痛等)明显改善,同时患者的狼疮活动积分、ds-DNA抗体、血沉明显降低(P均〈0.01),补体、血小板明显增高(P〈0.05),但24h尿蛋白改善不明显。3例患者使用IVIG后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避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脂溢性皮炎(SD)患者面部皮肤是否存在菌群失调。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及17例面部SD患者面部皮肤微生物样品,通过DNA提取、宏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SD患者面部皮肤是否存在菌群失调。结果: SD组皮肤细菌相对丰度较健康组减少(t=2.59, P=0.014),主要以痤疮丙酸杆菌减少为主(t=2.69,P=0.012);古生菌(t=2.23, P=0.033)和真菌(t=3.14, P=0.003)含量较健康组升高,病毒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SD组皮肤微生态结构仍以细菌为主(70.3%)。发生菌群失调的SD组样品细菌α-多样性较健康组升高(t=3.14, P=0.011),β-多样性也发生改变(t=5.34, P<0.01)。结论: 脂溢性皮炎患者面部皮肤皮损处存在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