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上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急诊内镜之一[1],用胃镜取异物患者痛苦轻、损伤小,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主要方法.大宗的文献报道内镜取异物的成功率为93.1%~97.0%[2-4],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多数与异物滞留的部位有关,以食管颈段取异物的失败率最高.近年来,我们在胃镜取异物时采用透明帽辅助,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胃镜拍摄声门照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农村基层医院尚未装备电子或纤维喉镜,而胃镜的普及率较高。2000年5月~2003年8月我们尝试用电子胃镜来拍摄声门照片,共计586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内镜活检标本冰冻切片在消化道癌快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铁臣  邱建学  曹军 《安徽医学》2004,25(4):330-331
为探讨消化内镜活检标本冰冻切片在消化道癌快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回顾总结我院1995年10月至2003年4月621例消化内镜活检标本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以往在X线胃肠钡餐检查中较少被观察到的胃十二指肠息肉受到了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将1984年6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息肉38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6~70岁,平均45岁...  相似文献   
5.
胃管插入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插胃管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在许多疾病的抢救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胃管进入胃内的长度适宜与否 ,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本文采用胃镜直视观察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 ,并与身高、卧位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 :采用富士能 40 0型电子胃镜作常规胃镜检查。采用厘米标尺 ,直角尺测量身高。2 .方法 :分别由专人负责 ,对 2 0 0 1年 7月~ 9月胃镜检查的 361例患者 ,男 2 1 9例 ,女 1 4 2例 ,依次测量站立身高 ,常规胃镜检查 ,在观察上消化道疾患的同时 ,直视观察记录门齿至贲门、贲门至胃黏液池、门齿至胃黏液池的长度 ;观察胃黏液池在…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巨大中肾管源性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巨大中肾管源性囊肿1例报告浙江德清县第一医院外科陆金龙浙江德清县第一医院病理科金铁臣患者,女,24岁,未婚,因右中腹部隐痛,B超发现“腹腔包裹性积液”九天入院。无发热及尿频、尿痛、月经异常等症状。检查:体温37℃,发育良好,心肺(-),右中腹部...  相似文献   
7.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主要病理改变位于食管和胃的腔外,内镜检查时仅能观察到腔内一些间接征象和继发改变,加上个体间的解剖也存在一定的生理差异,目前在内镜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仍有较大的争议。故本次研究通过对6年来经内镜诊断的218例滑动型食管裂孔疝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复习文献资料.探讨其内镜诊断依据,以及相关的鉴别诊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内镜与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探讨结肠镜和病理检查对IC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IC患者,均在入院后72 h内行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年龄>50岁36例(85.71%),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内镜检查结果显示一过型IC 36例(病变呈纵行溃疡者16例,病变呈环形侵及肠腔全周者10例,病变呈散在点状红斑者6例),内镜特点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并可见溃疡,痛变处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狭窄型IC 6例,内镜特点为肠腔明显狭窄、全壁增厚及结肠袋消失.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IC病理特征为黏膜活组织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固有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出血及小血管内纤维素样血栓及巨噬细胞内有舍铁血黄素沉积.结论:中老年人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内镜结合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镜诊治食管乳头状瘤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乳头状瘤是发生于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的良性肿瘤,一般直径不超过5mm,因其组织学上呈现乳头状结构,轴心为血管结缔组织,表面被覆增生成熟的鳞状上皮,故称为食管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简称食管乳头状瘤。过去一直认为食管乳头状瘤比较罕见,近来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为探讨其发病情况、内镜下形态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对我院内镜室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连续13年间经胃镜检出并摘除的120例食管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