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春兰  金璐  陈龙凤   《护理与康复》2018,17(12):43-45
总结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管理体会。通过对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术前术后密切监测血压及对血压波动的正确处理,同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有效地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阑尾炎超声检查间接征象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新  金璐 《浙江医学》2008,30(1):87-88,103
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阑尾炎其声像图表现往往伴随不同的间接征象。现对我院收治的152例不同类型阑尾炎B超检查结果作一分析,以期提高超声检出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52例患者均为2006年1~11月住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IL-15能否协助肿瘤全细胞疫苗诱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建立小鼠皮下CT26结肠癌模型,将32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00 pL PBS)、CT26疫苗组(200 μL细胞疫苗,含2×106细胞)、mIL-15组(200 μL脂质体-质粒DNA复合物,含20 μg pORF9-mIL-15质粒)和CT26十mlL-15联合治疗组C100 μL脂质体-质粒DNA复合物(20 μg pORF9-mIL-15质粒)和100 μL细胞疫苗(2×106细胞)].阳离子脂质体按3:1的比例包裹真核表达质粒pORF9-mIL-15制成纳米复合物.各组小鼠采用皮下多点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定时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实验结柬时取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肿瘤组织原位凋亡检测.结果 CT26十mIL-15组小鼠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为45%,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CT26十mlL-15组小鼠肿瘤内部坏死区域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肿瘤组织原位凋亡检测显示CT26+raiL-15组小鼠肿瘤内部细胞凋亡增多,凋亡指数为(46.7±7.2)%,与对照组(4.9±1.4)%、CT26疫苗组(5.4±1.4)%和mlL-15组(15.6±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5能够增强全细胞疫苗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脾俞对脾气虚大鼠一般状态及胃肠动力的影响;基于CNP/cGMP信号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脾俞对脾气虚大鼠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非经非穴组及针刺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劳倦过度及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模,21d后针刺组每日电针足三里、脾俞1次,每次20min,持续14d;非经非穴组采用针刺大鼠尾尖方法,每日1次,时长同针刺组。检测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C型钠尿肽(CNP)、B型钠尿肽受体(NPR-B)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MLCK、CNP、NPR-B mRNA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非经非穴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各组大鼠胃黏膜未见异常,各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无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2例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安全性。方法:对2例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使其在今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重视。结果:2例分别确诊为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因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对“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深刻阐述和专业部署。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实际情况,基于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模式,从教育、科技、人才3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中医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提出举措,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实现三者之间“三位一体”发展,更好地推动深度融合,形成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重要着力点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该类感染发生的措施.方法 选取210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进行分组比较相关指标,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既往吸烟患者占42.55%,既往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患者占53.19%,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占23.40%,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占36.17%,均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占21.28%,低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为(7.2±1.4)d,手术时间为(186.4±32.5)min,术中气管插管时间(162.1±17.8)min,术中出血量为(1264.8±150.7)ml,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为(12.5±4.5)d,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5±2.4)d,均大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不使用镇痛泵、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使用呼吸机均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卵巢肿瘤剥除术在早期未成熟畸胎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结局,评价其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9例初次手术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的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治疗方式、生存和生育结局。结果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的19例未成熟畸胎瘤患者,临床分期均为Ⅰ期:Ⅰa期15例(78.9%),Ⅰc期4例(21.1%)。经过45.8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随访期间3例(Ⅰa期G1未成熟性畸胎瘤2例,Ⅰa期G3未成熟性畸胎瘤)行BEP方案辅助化疗; 1例行二次手术的患者,在补充患侧附件切除手术后4个月再次出现肿瘤证据,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及BEP方案化疗8个疗程后,达到完全缓解(CR);1例Ⅰc2期G2未成熟性畸胎瘤未遵医嘱返院化疗,初次术后3个月病情进展,予BEP方案化疗1个疗程后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因放弃治疗,于二次手术后5个月死亡;其余14例选择严密随访,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临床分期为Ⅰ期的未成熟性畸胎瘤,尤其是G1未成熟性畸胎瘤,在严密随访的情况下,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和必要的辅助化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Ⅰ期G2/G3未成熟性畸胎瘤,卵巢肿瘤剥除术后建议行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概况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收集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内科住院患者210例真菌感染及用药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真菌感染患者以肿瘤血液科为主,共65例占30.95%;死亡51例,病死率为24.29%,结核科死亡最多,共20例,病死率为36.36%;检出271株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92.25%,两年间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由41.38%下降至32.26%。结论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对高危人群应加强菌群监测,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预防措施;根据药敏结果积极治疗已发生的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