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在不同温度下过滤去除白细胞时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寻找防止其溶血的措施。方法:将保存5d的红细胞悬液40 u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 u,前组红细胞悬液于4℃储血冰箱中取出后立即进行过滤,后组红细胞悬液置于35℃水浴箱复温10 m in再行过滤。测定各组红细胞悬液过滤前后的血浆K+和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同时对保存5 d的650 u红细胞悬液(包括4℃立即过滤220 u红细胞悬液和经35℃复温10 m in后过滤430u红细胞悬液)滤后血浆的目测溶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红细胞悬液滤后血浆K+、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6.41±0.16)mm o l/L、(37.84±6.15)m g/L,比滤前(5.62±0.15)mm o l/L、(23.31±4.24)m g/L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滤后K+、游离血红蛋白浓度(5.72±0.16 mm o l/L、27.93±5.28 m g/L)与滤前(5.63±0.15 mm o l/L、23.51±4.26 m 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比对照组滤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滤前K+、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立即过滤与经35℃复温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其溶血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现用的白细胞滤器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悬液经35℃复温10m in后再行过滤可有效减少过滤引起的溶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乳癌,胃癌和结直肠癌中的可行性,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异硫蓝和/或99m锝-硫胶体结合术中γ探头对1999年3月~2001年7月的19例乳癌,17例胃癌。11例结肠癌和6例直肠癌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并与常规根治标本比较。结果 19例乳癌病人。单按异硫蓝方法,成功率73.7%。有5例结合了术中γ探头,总成功率89.5%,前哨淋巴结唯一阳性率33.3%。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皆为100%。未有假阴性。17例胃癌中,成功率94.1%,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100%,敏感性和特异性皆为100%,未有假阴性。16例成功病人中,有8例在区域淋巴结第二站发现前哨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有6例,肝总动脉旁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处各1例;其中有3例前哨淋巴结只位于第二站,且1例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11例结肠癌,成功率100%,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90.9%,假阴性率25%。敏感性75%,特异性100%。6例直肠癌。成功率83.3%。预测区域转移准确率60%,假阴性率66.7%,敏感性33.3%,特异性100%。结论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乳癌中能很好反映腋淋巴结转移状况。蓝色染料结合术中探头能提高成功率。前哨淋巴结可以指示胃癌一定的引流途径和范围.为传统的胃癌淋巴结分站提供补充。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在直肠癌中未见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结肠癌中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蓝色染料的显色时间是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对1例临床确诊为纯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先证者及其3代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和系谱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先证者家中收集该家系3代共10例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对其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酚氯仿法提取患儿及家系成员基因组DNA并鉴定,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其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全部18个外显子和启动子及载脂蛋白B(ApoB100)26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与GeneBank比对寻找突变.结果:(1)先证者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中段内一中膜轻度增厚,左房轻度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冠脉血流储备减低;(2)该家系排除ApoB100基因26外显子3500附近位点突变;(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先证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发生D601Y纯合突变,为1864位G→T碱基置换,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酪氨酸,先证者父亲和母亲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均发生D601Y杂合突变.结论:该先证者LDL-R基因存在D601Y纯合突变,其父母LDL-R基因存在D601Y杂合突变,可能为该家系中FH的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IL-8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6例大肠癌组织IL-8表达,分析IL-8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IL-8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IL-8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肝转移及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无关(P>0.05)。结论IL-8高表达同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血清褪黑素节律改变与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褪黑素(melatonin,MT)的节律变化,及其与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测定20例卒中患者发病后2d内、第7天、第14天的0200、0800时血清MT的浓度;18例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其血清MT浓度。结果对照组、卒中组(2d内、7、14d)夜间MT浓度分别为86.14±24.94,54.08±33.33,61.93±28.44,65.81±32.15pg/L,卒中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梗死第7天后夜间MT浓度较发病1~2d显著增高;卒中组日间MT浓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中3例出现日间过度倦睡,与无倦睡组相比,其夜间MT浓度更低。结论卒中患者仍有夜高昼低的MT分泌节律,但其夜间MT浓度显著下降,伴有日间过度倦睡者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63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予以血小板输注治疗,比较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显著较高(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7.13%、83.02%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51.28%、67.86%显著较高(P0.05);反复输血次数≥3次、发生感染、脾肿大、活动性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68%、36%、70%、12%较血小板输注有效率30.41%、19.88%、36.26%、4.68%显著较高(P0.05)。结论反复输注血小板、感染、脾肿大、活动性出血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nm23—H1基因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及其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100例乳腺癌组织的nm23-H1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发现阳性表达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为84.8%(39/46),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的52.9%(18/34),P<0.01。进一步对20例采用RNA提取、PT-PCR、PCR-SSCP等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mRNA表达和突变情况,发现有突变的乳腺癌其基因表达均为阴性,胶窝淋巴结转移均为阳性(P=0.036)。研究结果提示:nm23-H1基因突变可能易发生于晚期乳腺癌,同时检测nm23-H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突变情况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尤其是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