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8月到2004年10月在我院循环内科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自愿原则,分成两组,治疗组早期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实行严格合理的运动疗法,对照组绝对卧床,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不进行康复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两组患者两年后心肌梗塞的再发率。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花费较对照组减少(P<0.05),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年后,治疗组心肌梗塞的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有助于心肌梗塞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传统培养方法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经长时间传代培养后往往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导致细胞数量及活性下降。如何避免培养过程中的去分化问题,是模拟体内软骨内成骨软骨发育过程的关键。 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以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结合消化法体外培养扩增C57BL/6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并诱导其向更成熟肥大软骨细胞或终末分化软骨细胞分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9/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C57BL/6品系新生小鼠9只。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结合消化法分离培养C57BL/6 新生小鼠关节软骨细胞,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RT-PCR检测Ⅱ型胶原进行鉴定。当细胞90%融合时以含5.5 mg/L人转铁蛋白,3×10-8 mol/L亚硒酸钠,10 mg/L牛胰岛素的ITS诱导培养基进行分化诱导。 主要观察指标:诱导0,7 d,阿利新蓝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分泌基质中的葡萄糖胺聚糖,von Kossa染色检测软骨细胞钙化结节形成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Ⅱ型胶原、X 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进行鉴定。 结果:原代培养细胞24 h贴壁,呈三角或多角形,培养4~6 d进入快速增殖期,RT-PCR检测到Ⅱ型胶原的表达,证实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诱导0 d,细胞单层铺满培养皿底面,无聚集现象;诱导7 d 明显可见由软骨细胞聚集形成的软骨小结。与诱导0 d时相比,诱导7 d阿利新蓝染色示软骨细胞分泌基质中的葡萄糖胺聚糖染色呈阳性,可见明显的软骨小结,Ⅱ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明显增高,且钙化结节明显增多。 结论: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结合消化法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软骨细胞。ITS诱导体系有效地促进了软骨细胞成熟及终末分化,较成功模拟了软骨内成骨的软骨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pSOS-HUS系统构建针对小鼠碱性调宁蛋白(h1-calponin)的RNA干扰载体并对其干扰效率进行验证.方法 利用在线软件设计三段针对小鼠h1-calponin cDNA的寡核苷酸(A、B、C)片段,经退火成为双链后分别装入pSOS-HUS载体,得到载体调宁蛋白-PS-A/B/C,再将h1-calponin cDNA插入该载体和GFP一起融合表达,得到调宁蛋白RNAi-A/B/C 3个载体;对上述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至HEK293T细胞株,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荧光强度来判断上述载体的干扰效果.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证明针对小鼠h1-ealponin的3个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和空载体pSOS-HUS(未插入RNA干扰片段)相比,A组的荧光强度减弱最明显,B的基本不变,C的荧光强度稍有减弱.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h1-calponin的RNA干扰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支架成形术后短期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分析术后狭窄段异常动力学改变的可能原因。方法对于抗栓治疗期间仍有症状发作的MCA中重度狭窄患者,完成MCA支架成形术。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系统评价术前及术后3d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改变分析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可能机制。结果29例患者(31条MCA中)完成了支架成形术,27条动脉支架术后3d内狭窄段的TCD频谱恢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4例患者(4条动脉)3d在狭窄段又出现了狭窄样频谱,2例CT显示颅内出血。可能的原因:3例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MCA下干狭窄加重。结论对于MCA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开通良好但TCD提示仍然存在或再次出现狭窄样频谱的患者,过度灌注综合征及其它部位的狭窄可能是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胚胎大鼠触须毛囊隆突区β-神经生长因子(β-NGF)、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与毛囊干细胞特异标志物的表达规律.方法 冰冻超薄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胚胎大鼠的触须隆突区表达的β-NGF和p75NTn呈规律性变化.3种毛囊干细胞(HFSC)标志物的表达有差异,毛囊发生初期毛囊干细胞(HFSC)不仅仅定位于触须毛囊上段,整个毛囊下部3/4都有表达.结论 β-NGF和p75NT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毛囊干细胞以及毛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金旻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343-344
目的探讨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方法及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7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整个疗程,并且牙齿松动、牙周炎症及错关系在治疗结束后均得到明显改善,平均治疗时间为11个月。结论在对牙周病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过程中,配合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的影像学特点,对不同表现加以分类,并根据不同分类,指导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的患者共87例。其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1例;颅外颈内动脉系统支架成形术患者16例。将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的表现分为3型,Ⅰ型为未见异常表现,Ⅱ型为梗死灶内强化,Ⅲ型为颅内出血。结果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扫描显示:Ⅰ型共74例(85.1%);Ⅱ型共8例(9.2%),其中3例行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4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行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8例高密度影均位于支架成形血管的供血区内;Ⅲ型共5例(5.7%),均为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其中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出血。1例因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其余4例痊愈出院。结论脑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即刻头颅CT检查是及时发现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Ⅰ型表现者可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具有Ⅱ型表现者可待高密度影吸收后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具有Ⅲ型表现者则要立即中和肝素,给予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文献,力求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及中国医学期刊网1980—01/2004—01与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相关的文章。检索词“stroke.painful shoulder”,“stroke,shoulder-hand syndrome”。“stroke,shoulder subluxation”。“脑卒中,肩痛”。“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或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均纳入。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18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 资料综合:18个试验包括451例患者,分别对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进行了论述。主要阐述了这3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价方法和治疗及预防的方法。 结论: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为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明确其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息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文献,力求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Ovid及中国医学期刊网1980-01/2004-01与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相关的文章,检索词“stroke,painfulshoulder”,“s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stroke,shouldersubluxation”,“脑卒中,肩痛”,“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或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均纳入。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5篇关于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文献,18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18个试验包括451例患者,分别对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进行了论述。主要阐述了这3种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评价方法和治疗及预防的方法。结论:肩手综合征、脑卒中后肩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为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明确其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疗流程中缩短患者到院至接受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的应用.方法 组建护理组品管圈,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DNT过长的原因,设定DNT目标值为60 min,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DNT由原来(78.14±12.41) min缩短至(59.81±11.4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疗流程中DNT,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