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速率法测定血清心机酶谱(AST、CK、LDH、α—HBDH)结果准确,但实验方法外的干扰因素较多,有关报道较少。本文就心肌酶谱测定方法外的干扰因素进行探讨,对标本离心分离速度,采血后血清分离时间、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测定的比较、VitaminC、Hb对测定影响等因素进行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弯曲菌(亦称弯曲杆菌、螺杆菌、螺旋菌,本文均简称CP)尽管尚有人认为是共生菌、机会菌,但经过许多学者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已阐明CP是消化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并已从唾液、胃、十二指肠、结肠及大便中被分离出来,已越来越受到消化系统疾病学者的注意。本文主要从CP的流行病学、CP的显微镜下形态特征、CP的致病性、对CP的有效药物及临床应用加以论述。 1、CP的流行病学 CP首先是在动物身上发现的。1909年,Fadyean和Stokman在英国发现绵羊因感染此菌而流产。1912年他们从流产的绵羊身上正式分离到此菌。1919年Smith和Taylor命名为胎儿弧菌(Vibrio fetus)。人的胎儿弧菌感染首例报告于1913年。当时Curtis从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肝炎大国,慢性HBsAg人群感染率10%以上,现症乙肝病毒感染者1.2亿以上,今后至少有3000万人要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阻止这种恶性发展,唯一公认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是干扰素,为此,我们选择对第一个全国产α-2b干扰素(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探索临床合理应用干扰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986年日本及我国台湾省相继报道,癌灶内注入无水乙醇治疗小肝癌有一定疗效。我们引用此法时加大无水乙醇剂量和增加注药次数,同时联合注入塞替派等抗癌药物,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Ⅱ、Ⅲ期原发性肝癌20例.经随访除1例仍生存外,余均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与国产α 1b-和α 2b-干扰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为应用氧化苦参碱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人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结果氧化苦参碱在55ug~500ug/mL,两种α-干扰素在500U-10 000U/mL浓度范围内能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星状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提高药物浓度则形成作用平台.结论氧化苦参碱与α-干扰素在体外均具有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这对防治肝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病情活动期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和献血员各30例,抽取清晨空腹血2ml,分别检测NO水平和NK细胞活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变组及献血员组NO(μmol·L-1)水平分别为523±103、473±105、234±38,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变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的NK细胞活性分别为(0269±0039)、(0268±0032)、(0395±0120),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变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O水平与NK细胞活性间无明显相关关系(r=-011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内源性NO水平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提示肝细胞损害与内源性NO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JLX-1型激光血疗仪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的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血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血疗组采取自体血200ml经氦、氖激光辐照和充氧处理15分钟回输,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血疗前后NO水平、NK细胞活性、血液粘度的变化。结果:血疗组ALT和TBIL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NK细胞活性和血液粘度无明显变化。NO水平显著高于血疗前。结论:激光血疗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NO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致病性新弧菌腹泻的临床及试验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非O1群霍乱弧菌、河弧菌、拟态弧菌和霍利斯弧菌所致腹泻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力,我们对1986年至1996年所收集的菌株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肠道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病人。2.检测方法:采集急性腹泻病人新鲜粪便5~10g进行涂片镜检和接种于SS、麦康琼脂和硫代硫酸柠檬酸胆盐培养基,纯分的细菌均经形态学、生化反应、VP试验、生长特性包括无盐和不同浓度氯化钠生长耐受试验。部分菌株尚以标准血清鉴定。药物敏感度测定采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3-致病力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在慢性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负压采血管分别采集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以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两组病例组RBC、Hb、PLC、PC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MCV、PLC、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组 ,MCV、RDW、MPV值均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组 (p <0 .0 1) ;慢性重型肝炎早期PLC、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 ,PDW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后随TBIL水平的下降Hb、PLC、PCT逐渐升高 ,而RDW、MPV、PDW逐渐下降 ,用药前与用药后相比 ,P <0 .0 1。结论 红细胞及血小板部分参数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炎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