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测定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均显著低于正常,且下降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一致,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且肝功能损害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树突细胞介导的独特型瘤苗的体外抗骨髓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介导的独特型瘤苗诱导骨髓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获取DC前体细胞,使用GM-CSF、IL-4与TNF-α诱导分化促成熟。加入MM患者的M蛋白F(ab′),片段(Id),诱导MM肿瘤特异性CT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培养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其表型特征,采用MTT法检测致敏DC促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患者CTL对自体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杀伤作用。结果 GM-CSF、IL-4和TNF-α配伍可有效地从MM患者外周血单陔细胞中诱导出大量成熟的功能性DC。MM患者自体血清Id冲击致敏的成熟DC能够显著地提高T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使幼稚T细胞活化成为肿瘤独特型CTL,各个剂量的CTLs均能够产牛针对自体MM细胞的抑制性杀伤反应。结论 在MM患者外周血中可获得典型的DC,使用负载了Id的DC疫苗能够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以DC为基础的疫苗可能在MM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种具有双功能活性蝎毒蛋白融合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首次报道利用东亚钳蝎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BmKAGAP产生两种不同的融合蛋白,目的是获得镇痛和抗肿瘤的双功能活性。方法融合蛋白是以嵌合毒素的形式进行构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两种不同类型的柔性连接物,以及BmKAGAP。克隆编码两种融合蛋白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融合蛋白分离纯化,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MTT法测定融合蛋白的镇痛活性与细胞抑制活性。结果融合蛋白在小鼠模型中体现出镇痛活性(rLHRH-Tag(His)AGAP>rTag(His)-LHRH-L8-AGAP>rBmKAGAP),同时对肝癌细胞株Hep3B具有细胞毒活性(rLHRH-Tag(His)-AGAP>rBmKAGAP>rTag(His)-LHRH-L8-AGAP)。结论得到优化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候选者为嵌合毒素rLHRH-Tag(His)-AGAP。  相似文献   
4.
肖倩  吴瑛  王艳玲  王军  李淑兰  郭桂丽 《护理研究》2012,26(25):2392-2394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误吸研究的发展态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题名"字段和"关键词"字段分别输入"误吸",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并结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1991年—2010年国内误吸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618篇文献,分别发表在253种期刊上,文献数量近5年呈迅速上升趋势;作者来自31个省市区,研究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文献以经验介绍为主,其次是临床科研论文和个案报告论文,仅3.7%为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误吸高危人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案例报道与分析、误吸的防治与护理对策、误吸原因回顾与分析等方面,尚无规范统一的误吸管理指南;论文引文以中文文献为主(64.2%),论文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者31篇,最高被引频次为62次;研究受科研基金资助者29篇(4.7%)。[结论]误吸问题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尚需加强误吸相关的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探索更为简便有效的误吸预防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联合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的含量,将检测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按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诊断标准,在349例患者中,确定诊断2例,临床诊断23例,临床拟诊175例,排除诊断149例。结果:G、GM试验分别以20ng/ml、0.5为诊断界值,G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7%、89.9%、91.1%、74.4%。G/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100%、90.4%、85.9%、100%。结论:G试验联合GM试验是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早期、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ICU病人胃液pH值、胃蛋白酶含量及胃内细菌定植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临床给予及时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ICU病人进行连续3d的病情观察,并采集胃液进行pH值、胃蛋白酶含量检测及细菌培养,采集气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纳入47例病人,共收集235例次,胃液pH值为2.5~8.0(5.54±1.02);胃液pH值随ICU入住时间逐渐增加,酸度逐渐下降;胃液中胃蛋白酶含量为3.766ng/mL~84.482ng/mL,与胃液pH值呈负相关(r=-0.939,P0.001);76.6%病人胃液中含有定植菌,85.1%病人痰液中含有定植菌,病人胃液中细菌定植菌落与呼吸道细菌菌落呈现一致的比例为57.4%。[结论]对ICU重症病人进行胃液pH值监测,可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合理地调节胃液的酸碱度,将胃液pH值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对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雄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中药诱导凋亡剂雄黄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CML) 7例报告 ,并就其机理进行了研究。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7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均为西安交通大学血液学研究中心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1~ 50岁 ,中位年龄 3 7岁。其中对羟基脲 ( HU) 1 .5~ 2 .0 g/d白细胞数不能控制 ,进入加速期 ( AP)者 3例 ;2 药物来源 雄黄 ( Realgar) 0 .2 5g/粒由西安交通大学血液学研究中心与陕西血液肿瘤治疗中心研制提供 ,注 X线衍射分析 ,纯化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 ( As S) ,其中 As4 S4 占 84% ,As2 S2 1 0 % ,未测出…  相似文献   
8.
患男 ,5 7岁。以胃大部切除术后 3月余 ,四肢片状瘀斑 5 0 d之主诉入院。 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腹胀、乏力、无恶心、呕吐及黑便 ,在当地医院做胃镜示 :胃窦部溃疡 ,取病理活检示胃低分化腺癌 ,遂行胃癌根治术 (毕 式吻合 ) ,术中输血 80 0 ml,术后 3d出现伤口渗血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半乳甘露聚糖(GM)试剂盒检测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高危因素患者伴感染症状的血清GM值,评价其对IFI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7例有IFI高危因素伴临床感染症状及GM检测阳性患者,抗真菌治疗前后GM抗原水平的变化,并结合胸部CT及病原学检查综合分析进行评价.GM检测为ELISA法.结果 66%患者出现影像学的改变,仅13%患者病原学检查阳性.AI值≥0.8和AI值≥1.5的2组患者,80%以上对非氟康唑的抗真菌治疗有效,而AI值≥0.5的患者仅具28%的有效率(P<0.05).治疗前、后AI平均值各为1.71±1.20和0.47±0.28(P <0.01).结论 GM试验可以作为IFI早期诊断的指标,高危患者结合临床可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如结合影像学检查,更具针对性.动态检测GM值变化不但可有效判断治疗效果,也有助于对IFI的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二硫键C16-C36和C22-C46对镇痛抗肿瘤缬精甘肽BmK AGAP镇痛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本实验室已构建成功的2个二硫键双突变体(C16S,C36S)和(C22S,C46S),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通过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分离纯化,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测定2个突变体的镇痛活性,圆二色谱分析BmK AGAP和2个二硫键突变体的二级结构变化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模建BmK AGAP的三维空间结构。结果 a.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b.采用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获得了电泳纯样品;c.2个双突变体(C16S,C36S)和(C22S,C46S)的镇痛活性与阳性对照组rBmKAGAP比较均下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硫键C16-C36和C22-C46在保持和调节BmK AGAP的镇痛生物活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