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例中男 12例 ,女 18例 ;扁平疣 2 1例 ,寻常疣 9例。采鲜蒲公英全叶适量 ,洗净泥土 ,放阴凉处晾干叶片上的水珠 ,然后揉成团状 ,以此在疣体上反复擦拭 ,每次 5分钟。用力以引起微痛为度 ,但忌擦破流血 ,以防感染。每日 3次 ,擦治 5~ 7天即可 ,停止治疗 5~ 7天皮损多治愈。以上为 1个疗程。个别患者若停药 7天仍未愈 ,可重复上法 1个疗程即愈。注意 ,如果疣较多时 ,宜在全面擦拭的同时重点擦拭最先发生的或疣体较大的 (母 )疣 ,这些疣消退后 ,小 (子 )疣多随之消失。擦拭后擦拭区尽量不要用水洗 ,以免影响药效。30例中 2 9例擦拭 1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探讨梗阻性黄疸临床指征 ,了解其病程中的高危因素。并及时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科 1993年— 2 0 0 0年收治的 2 9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性分析 ,统计年龄、梗阻时间、性质、手术时间 ,入院 2 4小时内测尿素氮 (BUN)、白蛋白 (A)、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 (WBC)、血红素 (HB)、腹水 ,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 :年龄 >6 5岁并发症发生率为2 5 .2 0 % ,病死率 3.2 5 % ;梗阻时间超过 2 0天以上者 ,并发症 2 8.87% ,病死率 5 .15 % ;肝功能Child氏B级、C级者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2 0 % ,病死率为 5 .31% ,延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2 9.4 1% ,病死率为 4 .90 %。结论 :梗阻性黄疸病人年龄越大 ,梗阻时间越长 ,肝功能越差 ,不及时手术是各种并发症发生及病死率增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瘘的高危因素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91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86例 ,并发胰瘘 2 7例 ,发生率为 31 4 % ,现结合文献 ,就胰瘘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探讨如下。1.一般资料 :2 7例病人中 ,男 2 3例 ,女 4例。年龄 2 8~ 70岁。术后发生胰瘘中早期手术组 19例 ,延期手术组 8例 ,发生胰瘘的时间为术后 1~8d ,平均 2d ,引流量 5 0~ 180 0ml/d ,其中引流量超过 2 0 0ml/d的高流量胰瘘 18例。全组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为110 0~ 2 14 0U/L。2 .临床表现 :根据手术记录用文献所描述的方法〔1〕,对胰腺坏死程度按病理类型分为 3型 ,即局灶坏死型 (Ⅰ型…  相似文献   
4.
刘建宁  郭亚民 《中国医药》2006,1(4):252-253
我院1990至2005年共收治胰管结石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分离株Cox1、Na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分子钟,为推测其进化关系及起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份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术后标本,对多房棘球蚴线粒体DNA Cox1、Nad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棘球属绦虫Cox1基因和Nad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观察种内变异情况并构建进化树和分子钟。结果 所有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的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Cox1、Nad1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99%以上,共获得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有2个分离株在Gen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同源性100%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收集的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聚类效果明显;分子钟推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起源于9.4万年前。结论 本研究发现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存在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首次发现2种基因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优势株为亚洲株,起源时间约在9.4万年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包虫病诊疗中心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为加速康复组(n=42)和传统康复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通气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传统康复组相比,加速康复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3.8%(10/42) vs 82.0%(41/50),χ2 =30.35,P=0.001]更低,术后首次通气时间[15(12,20)h vs 35.5(27,45)h,Z=-7.728,P<0.001]更早,术后住院时间[4(3,5)d vs 15(12,18)d,Z=-8.254,P<0.001]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有效,不仅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探讨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处理,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45例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由麻醉医师、心内科医师及外科医师共同根据SaO2、心、肺功能的监测等治疗,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45例均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只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正确评估麻醉与手术风险,把握手术时机及技巧,在对老年患者施行LC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更能凸现微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重症胰腺炎死亡32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原因。方法:选择我院1990年—2005年收治32例重症胰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为休克、ARDS、腹腔感染、术后出血、肠瘘。结论: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是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海拔实验性高原重症急性胰腺炎(SPA)血清淀粉酶、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胰腺腺胞细胞的凋亡指数和HIF-1α的表达,探讨凋亡在高原SAP中的作用及缺氧对凋亡的影响,以求初步探讨高原SAP的发病机制,为更好的诊治SAP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72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个大组,再将每个大组随机分成4个小组。p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NaTc)的方法建立SAP的动物模型,n组仅打开腹腔翻动胰腺数次。p组在造模后的第6、12、24 h分批处死大鼠,n组在造模后6 h处死大鼠。结果成功建立高原SAP模型:p组大鼠胰酶增高、胰腺病理损害加重,在同一海拔内,与n组相比,p组各时点的胰腺HE病理评分、AMY、HIF-1α均显著增高(P<0.05)。p12h组与p6h组相比,AMY显著增高(P<0.05),而p24h组与p12h组相比AM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海拔p组AMY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内HE评分、HIF-1α的表达随着时点的增加而增加(P<0.05)。3个海拔p组同一时间点AI、HIF-1α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海拔p组HE评分比较,H组与L组、M组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与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海拔p组同一时点胰腺腺胞细胞AI比较,随海拔高度的增加AI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海拔p组内胰腺腺胞细胞AI随着时点的增加而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海拔内胰腺腺胞细胞AI与HE评分、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可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法建立高原大鼠SAP模型;凋亡在SAP的发病过程中起减轻病情的作用;高原地区SAP因为缺氧更加严重导致凋亡反而减少;缺氧时高表达的HIF-1α对凋亡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SAP的严重程度与胰腺腺胞细胞的凋亡及海拔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4-1993年间共收治甲状腺癌4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16例手术前误诊,误诊率40%。现将有关误诊原因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