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识别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为科学有效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工具,对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流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s,RPN)值查找每个流程中潜在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使用FMEA后,7个RPN125的高危环节通过制定并实施改进防范措施,RPN值均降至125以下。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由8.974%降至4.225%,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将FMEA运用于ICU高危药品的管理中,可有效提高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氧化离子对治疗口腔溃疡的作用.方法:将6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纽采用复方硼砂液含漱,观察组则用强氧化离子水含漱,于进食前后及睡前,每日7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76.48%;对照组有效率为52.4%,治愈率为8.82%,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防治口腔溃疡,提高溃疡愈合方面,强氧化离子水优于复方硼砂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对158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24h内进行吞咽评估,并根据有无吞咽障碍将患者分为两组,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5.1%,单因素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是拔管后吞咽困难的危险因素.结论 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而患者的年龄、气管切开及带管时间>72h与拔管后吞咽障碍密切相关,提示对该类患者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及进食干预。[方法]将120例有创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拔除气管插管24 h内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吞糊实验,根据病人吞咽功能采取不同的摄食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后遵医嘱给予进食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 ICU 时间,营养指标变化及吸入性肺炎、再插管、死亡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营养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住 ICU时间为(113.65±19.09)h,对照组为(137.14±22.9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2例,再插管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8例,再插管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拔管后病人应尽早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并联合吞糊试验客观地指导饮食护理,以维持病人营养状态,减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5.
俞蕾蕾  胡嘉乐  郝桂华  阮洪 《华西医学》2014,(10):1922-1926
目的对国内外成人患者人工气道内吸引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文献内容分析,为构建适合我国本土的成人患者人工气道内吸引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检索2000年1月-2012年12月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文献内容分析。结果共纳入3份英文临床实践指南,析出评估、准备、实施、效果评价4个阶段共21项成人患者人工气道内吸引相关内容。结论尚未见有中国本土的成人患者人工气道内吸引临床实践指南。国外现有指南虽可指导成人患者人工气道内吸引,但与国内现有的操作规范存在一定差异。研究人员及临床护理人员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最佳证据,构建适合本土的成人患者人工气道内吸引临床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成人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及网站中关于成人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护理的指南、系统评价、临床决策、推荐实践及原始研究等。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4篇、系统评价2篇、推荐实践4篇、证据总结1篇、临床决策2篇。汇总了围术期护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道护理、营养液及药物饲入、并发症处理、导管更换、患者及照护者的宣教等6个方面的25条推荐意见。结论 总结了成人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护理的最佳证据,可为规范化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旨在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1案情介绍 2000年某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接报,某个体旅店卫生许可证未经复核,2名从业人员无健康合格证从事营业活动.经现场卫生监督,情况属实.上述事实违反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十四条(二)、(四)项的规定,经合议,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三项、第四款第四项的规定,给予如下处罚:①暂停非法营业;②罚款人民币1000元整.2000年7月13日将2000626-02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时间和地点.但当事人未如期到指定地点进行陈述和申辩.7月23日,将(武)卫(公)罚字(2000)年62602号<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该店,店主吴某不予理睬,摔门而去,他的成年同住家属(老板娘)声称不识字,也拒绝签字.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同当地防疫医生在送达回执上写明情况并签名后,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放在该旅店,后被老板娘扔出门外.该店在法定期限内既未履行处罚决定,又未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据<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第五十六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阐述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护理干预现状,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检索研究文献,对有关评估血液高凝状态的工具进行归纳,并对各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适合范围、优缺点进行阐述;总结当前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干预措施,包括运动干预、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心理干预、中医药干预、健康教育等。结果 归纳相关评估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工具,临床上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估,及早发现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运用相关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静脉血栓的结局。结论 当前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评估量表多是来自国外,有待研发适合国内使用的量表;目前缺乏公认有效、便捷的检测炎症性肠道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指标和手段,有待开展基于循证的临床研究,最终以最佳证据来管理患者,以便及时筛选血栓高危患者,指导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口腔黏膜炎是老年鼻咽癌放疗患者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ROM评估工具,并从评估工具的选择、评估时间、评估者培训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老年NPC患者的ROM临床护理评估和计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64例机械通气患者于拔管后48 h内进行电视X透视吞咽功能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多个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67.2%.单因素分析显示,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切开均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两组中仅年龄> 65岁,气管切开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年龄>65岁、气管切开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