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 3 6只健康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 ,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 ,对低频组和高频组分别给予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经颅磁刺激 ,然后对各组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髓鞘碱性蛋白 (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 :低频刺激组 (5Hz)和高频刺激组 (2 0Hz)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 ,无肢体强直、阵挛等 ,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及电镜改变不明显 ,其血清MBP和NS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安全性。方法 对接受不同刺激频率和刺激量组经颅磁刺激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 低频刺激组(5Hz)和高频刺激组(20Hz)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无肢体强直、阵挛等,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改变不明显,其血清MBP和NS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经颅磁刺激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压缩谱阵(CSA)对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观例ACI患者和20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的常规脑电图作CSA显示,并观察脑电相对功率,90%谱边缘频率(SEF)和中间频率(MPF)的变化。结果:ACI患者的CSA图形以慢频带话峰突出或为主峰,并以病例为著,过度换气(HV)中有明显变化,同对照组明显不同;δ、θ相对功率患侧极显著地高于健侧与对照组,SEF、MPF则患侧明显慢于健侧与对照组。结论:CSA不仅直观,而且能充分显示ACI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并提供定侧定位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定49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2例正常人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结果表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组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MBP含量与脑电图,脑CT改变及病程有关;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血清MBP含量测定对判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王××,女,52岁,小学教师。因走路不稳15年余,加重3—4年伴尿失禁10天,于82年1月29日收住我院内科。患者自66年开始走路不便,易跌跤。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致残率十分高 ,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后 ,将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麻木、语言障碍、共济运动障碍、痴呆等后遗症。怎样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降低致残率和致残程度是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我们 1994年 8月至1998年 8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复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以期较好地改善脑的代谢和脑功能 ,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功能恢复 ,降低致残率。1 资料和方法1 1 诊断依据 :按 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三次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要点》进行诊断 ,…  相似文献   
7.
反复经颅磁刺激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动物实验中的作用效果,探讨rTMS的安全性。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6只,雌雄各半,体重250-300g,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低频磁刺激组(TMS1)和高频磁刺激组(TMS2)。行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和重复高频经颅磁刺激后,对接受不同的刺激频率和刺激量组经颅磁刺激大鼠的行为、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观察。结果 TMS1组和TMS2组血清MBP含量分别为(8.22&;#177;2.92),(7.31&;#177;2.02)μg/L,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TMS1组和TMS2组血清NSE含量分别为(0.68&;#177;0.09),(0.69&;#177;0.13)μg/L,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TMS1组和TMS2组在刺激过程中均未出现异常活动,无肢体强直、阵挛等,脑组织形态学包括大体观察、普通光镜及电镜改变不明显。结论 在一定强度和频率内重复经颅磁刺激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初步探讨王晓明郑霞清龙存国林正蓉付红梅李秋茹脑外伤后综合征(PTBS)临床很常见,其病理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我们从1996年11月~1997年8月对本院32例PTBS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35例脑出血破入脑室及其预后文继荣郑霞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般资料1本组35例,男25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最小18岁,最大77岁,平均6057岁。40岁以下4例,均为急性发病、呈进行性加重,既往有高血压史26例,...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异常率为762%。发作期检查,其异常率明显高于缓解期。分内耳型、脑干型和混合型。说明眩晕可为内耳、脑干或二者同时缺血引起。提示BAEP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