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郑盛  殷芳  刘海  王玉波  朱为梅  郭致平 《肝脏》2008,13(2):178-179
为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我们对9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a^+、K^+、Cl^-、Ca^2+水平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13。(TGF.13.)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6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100名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及TGF.B,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及TGF-13,浓度为(110.87±22.64)ng/L和(15.08±3.2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8±4.75)ng/L和(7.17±1.86)μg/L(t值分别为20.166、11.066、P均〈0.001);观察组s1、s2、s3、及S4期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84.25±16.86)、(101.87±26.70)、(118.04±20.75)、(134.65±25.73)ng/L(F=15.689,P〈0.05),TGF-β1分别为(10.87±2,64)、(13.06±2.74)、(17.87±3.28)、(22.76±4.75)μg/L(F=12.438,P〈0.05);肝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5)。结论:血清VEGF与TGF-13,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检可作为诊断及判断病情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肠道除具有消化吸收及蠕动功能外,还有激素分泌、免疫调节和黏膜屏障功能,肠黏膜屏障在维护肠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多种因素能够削弱或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诱发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本文就近年来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郑盛  殷芳  肖琼怡  郭致平 《肝脏》2014,(12):918-923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优化移植治疗途径。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收集 hUC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2.5 mL/kg CCl4橄榄油(1∶1)混合溶液建立,24 h 后移植治疗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肝叶注射 hUCMSC 细胞悬液;治疗后0 h、24 h、48 h、72 h、96 h和1周收集血清分析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3 d、1周、2周留取肝脏标本,观察病理学恢复情况,用 Real-time PCR 检测鼠肝中人 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人 CK18的表达。结果移植治疗组 TBil 和 ALT 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恢复(P <0.05),肝细胞再生程度提高,炎细胞减少,肝脏病理学修复作用增强。在造模后1周、2周时,经尾静脉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组织中,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的相对转录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移植治疗组中,移植后的 hUCMSC 在鼠肝中诱导分化后表达人肝细胞相关蛋白 CK18。经尾静脉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功能、移植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hUCMSC 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能促进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修复。移植后的 hUCMSC 自身能分化为具有肝细胞功能的类肝样细胞。经尾静脉与经肝叶注射移植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HBV DNA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定量检测其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HBV DNA载量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7的水平。根据术后HBV DNA载量,将患者分成HBV DNA升高(激活)组和不变组。升高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HBV激活率为37%(24/65),术前HBV DNA1×104 IU/ml的患者,术后HBV激活率为75%(18/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6)及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P=0.004)是引起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ELISA结果示术后IL-10升高与HBV再激活有关(P=0.001),IL-6升高及IL-27降低与HBV不变有关(P=0.000)。术后HBV DNA升高且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可能引起患者HBV再激活,围手术期内应监测HBV DNA载量的变化。肿瘤直径、术中行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术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后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能与HBV DNA的变化有关。术后HBV再激活近期不会加重肝功能损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肝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选择入院48h内、符合NRS 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患者264例,以BMI<18.5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对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不能获得BMI的96例患者,以ALB替代,ALB<30g/L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统计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符合NRS 2002标准的264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9%。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的9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7%。总计3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9%。BMI<18.5、ALB<30g/L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0%、2.8%。在BMI≥18.5患者中,NRS评分≥3分者28.8%。农村和城市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8.5%和32.5%(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NRS 2002方法能预测和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7.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高ALT水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以ALT为依据分为低ALT组(ALT在2倍ULN与10倍之间)和高ALT组(ALT在10倍ULN与20倍之间),给予恩替卡韦0.5mg/d,观者治疗48周时的应答情况(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sAg/抗-HBs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48周时,高ALT组HBV DNA阴转率为95.0%,低ALT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5);低ALT组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依次为25.0%、25.0%、0.0%、0.0%,均明显低于高ALT组的55.0%、45.0%、15.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0.0302,0.0015,0.0012);高ALT组中有3例出现HBsAg阴转,3例出现了HBsAb;低ALT组中没有出现HBs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48周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病毒学反弹、对恩替卡韦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水平相似。结论高水平ALT是恩替卡韦治疗应答较好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和多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EH患者2 218例和非EH健康体检者942例,通过询问病史和腹部B超检查筛查NAFLD,观察其NAFLD患病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比例及其与血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等多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 EH患者的NAFLD发生率为37.3% (942/2 218).EH伴NAFLD患者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BMI、超重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不伴NAFLD患者(P均<0.05),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于不伴NAFLD患者(P<0.05).不伴NAFLD患者BMI、超重率、血尿酸水平、血清三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血尿酸水平、BMI是EH患者伴发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H伴NAFLD与血脂、血尿酸等多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