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收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88年1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129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02例,女27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81岁,50~60岁37例,60岁以上28例。沿海54例,山区47例,平原2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不足1个月者74例,1~3个月者32例,3~6个月者7例,6个月以上者16例。肝大者112例。巩膜及皮肤黄染者60例,有腹水者46例。二、实验室检查 96例中,麝絮异常者32例,谷丙转氨酶增高者30例,说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大多在正常范围内。94例中,有41例AFP阳性,其阳性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本院用反向血凝法检查阳性率不够高有关。15例作血清水试验有13例阳性,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循环异常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报告了39例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后病人发生严重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呼吸循环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约占全麻病人的1.6%.低氧血症(SaO2<90%)有28例,其中10例发生在拔管前,给予呼吸气囊加压辅助呼吸、吸痰、调整气管导管;18例发生在拔管后,其中4例需重新气管插管.严重低血压7例,高血压6例,术后早期活动性大出血4例(由PACU再次转入手术室止血),心律失常1例.以上病人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转危为安,无一例死亡.认为应密切观察全麻术后恢复早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沙普仑和哌替啶对于全麻后寒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全麻苏醒期进入术后恢复室后发生寒战的51例全麻病人随机分三组治疗:多沙普伦针1.0 mg/kg (多沙普仑组)、哌替啶针0.5 mg/kg(哌替啶组)及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降低寒战分级、寒战终止率,并观察对镇静、镇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 min、2.5 min和5 min后多沙普仑组和哌替啶组寒战等级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分别=18.97、24.96、30.85,P均<0.05)。治疗1 min后,多沙普仑组和哌替啶组寒战终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4、11.10,P<0.05)。而哌替啶组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多沙普仑组和对照组,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之间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8.63,P>0.05)。结论全麻术后寒战患者使用多沙普仑和哌替啶都有明显中止寒战效果,哌替啶会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对已经苏醒的患者,两药对全麻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总结23例重度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的麻醉恢复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患者入麻醉复苏室后专人护理,呼吸机通气期间保持管道通畅,加强撤机、脱机指征观察,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延迟拔管时必须由麻醉二唤医生拔除气管导管,并做好拔管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23例患者中,22例成功拔除气管导管、未发生低氧血症;1例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重新气管插管,再次慎重拔管成功。  相似文献   
5.
肝性脑病是肝病晚期肝功能极度衰竭的严重神经系统合并症,多发生于暴发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晚期,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如何降低死亡率,是目前临床上引起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将该病治疗的若干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性脑炎比较少见,我院于今年8月间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孩王××,男,8岁,住院号07434,主诉发热、头痛、呕吐三天,1981年8月8日住入本院。患孩于8月5日在家饮酒后感畏冷、发烧、腹痛,二天后开始头痛、呕吐,吐出未消化胃内容物,经当地医疗站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未见减轻,遂来本院就诊,以“乙脑”收住本科治疗。患孩同村曾有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7.
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发生低氧血症的护理7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简称PACU)的任务是在术后恢复早期,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这对于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全麻手术后病人在:PACU统一监护管理,可以及早发现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如低氧血症等,提高抢救成功率。2002年5~12月,进我院PACU监护的全麻病人为4991例,及时发现低氧血症病人共71例(发生率1.42%),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后病人使用硬膜外和静脉镇痛泵腹部手术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例,一组实施硬膜外镇痛(PCEA),另一组实施静脉镇痛(PCIA)。结果PCEA组有效率达97%,轻、中、重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5%、0.5%、无重度疼痛发生;PCIA组有效率为90.5%,轻、中、重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4.5%、3.0%和2.o%,两组疼痛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妒:9.16,P〈0.05)。PCE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5%、低血压发生率为4.0%,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0%、低血压发生率为0.5%。结论PCEA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108例麻醉恢复室(PACU)全身麻醉术后留置双腔支气管导管患者的护理.15例保留双腔支气管导管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其中5例发生在机械通气情况下,自主呼吸的患者中6例双腔管退至气管,3例纠正、3例重新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纠正,4例双腔气管插管移位、换单腔管.108例中19例发生不同程度低钠、低钾、低钙.以上情况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安全送返病房.认为应密切观察全身麻醉术后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通气量,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动脉血氧、电解质情况,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0.
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简称 PACU)的任务是在术后恢复早期,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这对于减少术后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对全麻手术后病人在PACU统一监护管理,可以及早发现手术和麻醉相关并发症如低氧血症等,提高抢救成功率.2002年5~12月,进我院PACU监护的全麻病人为4 991例,及时发现低氧血症病人共71例(发生率1.42%),经迅速抢救,全部成功,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