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43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血肿量<60 ml)采用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术后24h内复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35例血肿清除100%,8例血肿清除90%以上.结论 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能满意的达到清楚血肿的目的 ,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血肿量<60 ml)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同时间点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008-08-2011-10期间收治的105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发病3h、6h、24h、72h、1周、2周的GCS评分,同时发病半年后随访,进行格拉斯哥结果评分(GO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研究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h、6h、24h、72h、1周、2周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4、0.948、0.521、0.541、0.597、0.733。结论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h、6h、24h、72h、1周、2周的GCS评分与其预后有相关性,GCS评分应作为其估计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动脉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6h的GCS评分与其GOS评分相关系数最大,提示必要时发病后6h内复查头颅CT,观察是否有再出血及颅内其他情况变化,以便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方法经CTA或DSA明确诊断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前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例。成功夹闭动脉瘤颈2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随访2~12个月,良好16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近期疗效良好率为85.8%(20/21),病死率为6.6%(1/21),术中破裂发生率19.05%(4/21)。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控制性降压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延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延颈交界区肿瘤的临床特点和MRI影像,手术和预后,其中行经后正中入路手术13例,经远外侧入路2例。结果髓内室管膜瘤1例,星形细胞瘤1例;髓外颅颈型脊膜瘤8例,髓外神经鞘瘤5例;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出院时好转及治愈11例,无变化3例,死亡1例。结论延颈交界处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熟悉延颈交界区解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尽量减少对延脊髓的牵拉,选择合适手术人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微小核糖核酸-145-5p(miR-145-5p)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6月手术切除的人脑胶质瘤组织155例和同期颅脑损伤颅内减压术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56例(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45-5p的表达水平。胶质瘤病人术后随访36个月,记录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脑胶质瘤组miR-145-5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止时,生存85例,死亡70例。多因素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显示miR-145-5p高表达是胶质瘤病人生存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145-5p低表达3年累积生存率(54.74%)较高表达组(80.00%)明显降低(P<0.001)。结论 脑胶质瘤miR-145-5p呈低表达,与胶质瘤病人生存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15岁以下颅脑损伤60例患儿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0例,非手术治疗30倒,手术治疗30例,其中2倒术后持续颅内高压2d死亡.其余根据拉斯哥结果分级愈后标准(Glasgow Outcome Scale,...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即刻复查脑部CT提示,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50例(57.47%),广泛性脑挫裂伤致急性弥漫性脑肿胀22例(25.29%),大脑半球外伤性大面积梗死急性脑肿胀7例(8.05%),创伤性休克及术中有明显低血压及低氧血症8例(9.20%);87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再次手术19例,死亡34例,病死率39.10%。结论:继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广泛性脑挫裂伤、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等是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中预防低血压休克,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彻底清除血肿及挫伤脑组织,充分减压,及时清除迟发性血肿,降低颅内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可预防及治疗术中脑膨出。  相似文献   
9.
显微手术外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开颅或去骨瓣减压开颅,显微镜下清除血肿.结果 全部病例血肿清除满意,术后24h内复查了解血肿清除情况,23例血肿清除100%, 6例血肿清除90%以上,7例血肿清除80%以上.结论 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35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35例因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H)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35—81岁,均采用64层螺旋CT行头颅MSCTA。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40mA,0.4s机架旋转1圈,层厚0.5mm,层间隔0.5min,用Vital 4.0行后处理。增强扫描,静注优维显80ml,注射速度4.0s,注射27s扫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