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9-2003年40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住院的诊治经过。结果:急性阑尾炎且行手术409例,3岁以下30例(7.3%),6~12岁299例(73.1%)。入院腹痛者405例(99.0%),呕吐292例(71.4%),发热314例(76.8%),腹部明显压痛377例(92.2%),其中单纯性224例(54.8%),化脓性78例(19.1%),坏疽性66例(16.1%),穿孔53例(12.9%),误诊20例(4.9%),阴性切除17例(4.2%),术后并发症5例(1.2%),全部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穿孔、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方法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th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护理学数据库(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 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logy Medicine disc, CBMdisc)、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吸氧与空气吸入或定量吸氧对AMI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起至2018年5月,以RevMan 5.3软件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常规吸氧不能降低AMI患者病死率[OR=1.19,95%CI(0.84,1.68),P=0.33]、阿片类药物使用率[OR=0.97,95%CI(0.52,1.79),P=0.91]、心律失常发生率[OR=1.05,95%CI(0.75,1.47),P=0.76],不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MD=0.14,95%CI(-0.09,0.37),P=0.23]和范围[MD=1.30,95%CI(-0.84,3.44),P=0.23],且存在增加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OR=1.80,95%CI(1.01,3.22),P=0.05]。结论常规吸氧无改善AMI患者预后的作用,且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巨结肠升结肠拖出根治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运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对不能用经肛门拖出术式的小儿长段型巨结肠病例施行根治手术,充分发挥腹腔镜的微创手术优点,探讨其操作方法和特点。方法 对2000年6月至2001年11月收治的8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腹腔镜及超声刀技术施行升结肠逆时针翻转拖出(Deloyers法)的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改良Soave术)。观察手术过程、术中出血、术后合并症的出现、大便排出等情况。术后门诊随访。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90-240min,平均218min。手术出血最多1例为20ml,余均少于5ml,无术后继发性出血,无术中和术后早期并发症。8例术后均在门诊复诊,随访3-20个月,所有患儿每日排便1-8次,无大便失禁或污粪。5例术后3个月大便稀糊状,半年后转成形大便。结论 应用腹腔镜超声刀技术可有效地施行升结肠拖出手术治疗长段型巨结肠,手术可弥补经肛门拖出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不足,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及指征,为降低临床剖宫产率提供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1年在我院分娩的2957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及其指征。结果 2011年的剖宫产率较2008年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众多剖宫产指征中头盆因素与社会因素下降明显,2010年、2011年与2008年相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初产妇2010年与2011年上升明显,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对高危产妇加强管理,积极控制剖宫产的指征,引导产妇尽可能阴道分娩,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进一步的降低临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拔除留置导尿管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后排尿和尿路感染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 、 EMbase 、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 CENTRAL )、 Ovid-BIOSIS Previews 、 Ovid Medline In-process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 CBM )、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5 篇。与术后立即拔管相比,术后 6 h 拔管对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没有影响[ OR=0.29 , 95%CI ( 0.07 , 1.20 ), P=0.090 ],但显著降低了排尿困难的发生率[ OR=5.58 , 95%CI ( 1.87 , 16.69 ), P=0.002 ];与术后 24 h 拔管相比,术后 6 h 拔管降低了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发生率[ RR=0.27 , 95%CI ( 0.13 , 0.58 ), P<0.001 ]和排尿困难发生率[ RR=0.30 , 95%CI ( 0.11 , 0.80 ),P=0.020 ]。 结论 术后 6 h 是妇产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Pentz—Jeghers综合征(PJS)又称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少见。本院1997年5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12例儿童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旋转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4年的肠旋转不良患儿资料,传统开腹手术68例,腹腔镜手术30例,分别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别。结果〓开腹手术时间较腹腔镜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及全量进食时间较腹腔镜手术组的时间长,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8例,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4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Ladd?蒺s手术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可早期恢复进食,术后并发症无增加,用于治疗小儿肠旋转不良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腹部超声诊断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了解腹部B超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了我院1999~2003年409例小儿急性阑尾炎住院的诊治经过。结果 409例患儿中225例患儿术前未行腹部B超检查,17例误诊,其中15例手术探查未发现明显病因。184例(44.99%)行术前腹部B超检查,其中27例入院诊断为腹部其他疾病,经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184例B超检查病例中3例误诊,20例漏诊,漏诊患儿中单纯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结论 B超检查能减少小儿急性阑尾炎误诊率,有助于阑尾炎的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盆底肌训练治疗小儿肌原性大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2005年间选择两院大便失禁患儿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4~12岁,其中肛门闭锁术后23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5例,临床评分在3~4分之间.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表明全部病例直肠感觉正常,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低,收缩压在80 mm Hg以上.应用生物反馈仪行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训练2周,1次/d,30 min/次,2周后嘱患儿在家中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1年后随访.所有患儿训练前、训练2周后及训练后1年行肛门测压,并进行临床评分.结果 5例患儿不能配合而放弃治疗.其余23例训练2周后肛门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和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肛管静息压无变化.1年后14例(A组)能坚持训练的患儿,肛门功能进一步提高,肛管静息压也较前增加,9例(B组)未能坚持训练回复到训练前的水平.结论 盆底肌训练对小儿大便失禁有良好的疗效.盆底肌肉的训练应该长期坚持,才能保持疗效.  相似文献   
10.
邹焱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10-1011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的实验模型,探讨移植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以成年SD大鼠为供体,取大鼠全部小肠作为供肠,肠系膜上动静脉为血管蒂,Wistar大鼠为受体,切除全部小肠后,一期原位移植供肠,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为吻合血管,同时恢复肠管的连续性。术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及体重等一般情况。结果:共施行正式实验32次,存活3d以上22只,其中有9只在术后7d之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血管并发症4例,肠瘘和肠梗阻3例,肺部感染2例。存活7d以上大鼠共有13只,2只在术后第2周死于静脉血栓形成,2只在第3周死于肠梗阻,2只在第4周死于肺部感染,存活4周以上大鼠7只。移植动物术后当天即可进食,第2周进食恢复正常,体重开始逐渐回升,至第4周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是一种稳定的移植模型,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