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5年3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经验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 总结25年来我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按照治疗策略及方式的改变和发展分三阶段回顾性总结38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各阶段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结果。结果 1974年8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38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非手术治疗90例,存活80例,存活率88.9%;手术治疗291例,存活211例,存活率72.5%;总存活率76.4%。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延迟EST及LC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的延迟EST及LC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69例经非手术治疗缓解(91.3%)。其中59例适合行延迟EST及LC(93.7%),发生并发症2例(3.4%),远期胆客炎症状复发1例,均治愈,随访无胰腺炎复发。结论:对合适的病人,该方法治疗急性胆石性胆石性胰腺炎能根治,且安全有产、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同时具微创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GAD67和Fos蛋白的表达,探讨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功能特点。方法:参考Marmarou方法制作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采用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海马齿状回中BrdU阳性细胞GAD67的表达和二次致伤后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可表达GAD67,而位于亚颗粒增生带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未见GAD67表达;②在病理刺激下,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内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可表达Fos蛋白。结论:弥漫性脑损伤后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的新生神经元不仅可以表达神经活性递质而且能够被病理刺激激活,具有与成熟神经元相似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概率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56例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例,对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两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56例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为35.7%.两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性别是影响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意识水平(P<0.05)和出血量(P<0.05)是危险暴露因子,而患者性别则是保护因子(P<0.05).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概率的简易预测模型为Logt P=-5.789+1.441X意识+0.053X出血量-2.0480X性别.应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该模型灵敏度为94.4%.结论意识水平、出血量和性别是影响早期锥颅抽吸血肿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术后30 d死亡概率预测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B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LC)与传统的剖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胃肠道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及减少一些与伤口有关的并发症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胆囊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应用B超常规检查,对筛选病例、预测手术难易程度及术后追踪手术结果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本组报导518例术前经超声检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测定穿黄消炎片中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 C18柱(4.0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50∶50)为流动相,脱水穿心莲内酯检测波长254 nm、穿心莲内酯检测波长为225 nm;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线性范围内分别为2.928~146.4μg.mL-1和5.98~299μg.mL-1,相关系数r均为0.999 9;回收率分别为101.82%(RSD=2.2%)和97.52%(RSD=2.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本制剂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弥漫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神经发生和神经生长因子 (NGF)表达水平的变化 ,从分子水平探讨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机制。方法 选用成年大鼠DBI模型 ,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RT PCR方法观察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 1~ 1 2d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弥漫性脑损伤后 4~ 1 2d时间段内 ,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 ,其中第 6天时达到峰值。②弥漫性脑损伤后 1d时NGF表达水平迅速达到峰值(P <0 0 5 )。其后 ,在DBI后第 4~ 1 2d时间段内 ,NGF表达水平再次明显上调 (P <0 0 5 ) ,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在一定时间窗内上调 ,脑损伤诱导的迟发性NGF表达水平上调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选择性NO前体L-精氨酸对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探讨NO在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弥漫性脑损伤后2、4、6、8、12 d时L-Arg干预弥漫性脑损伤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结果L-Arg200mg/kgi.p.后,成年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各个时间点海马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多,以弥漫性脑损伤后6 d和8 d时增加最为明显(P<0.01).结论NO是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NO的释放可以促进弥漫性脑损伤后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9.
T形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及术后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对本组31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T形钢板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折.随防时间平均15.6个月.采用Rasmnssen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21例(67.7%),良6例(19.4%),差4例(12.9%),优良率为87.1%.结论T形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关键在于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牢固;紧密、足量植骨;早活动,晚负重;积极处理合并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