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治疗对称性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23例对称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预后良好64例(52.0%),中残25例(20.3%),重残8例(6.5%),植物生存4例(3.3%),死亡22例(17.9%)。结论对称性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危重的特殊损伤类型,重视其临床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把握治疗适应证,方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明市居民主要死因和分布特征,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个死因监测点资料,按ICD-10分类,用DeathReg 2005和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点占全市总人口36.8%。2012年居民死亡率5.44‰,标化死亡率3.87‰。性别比1.4∶1,男性死亡率较高;年龄分布呈"鱼钩"状,5~9岁组死亡率最低(20.44/10万),≥65岁老年人最高(4 061.44/10万)。死因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病,占全死因的83.3%,除心脏病,其他均以男性较高。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心脏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和脑血管病,占29.0%,女性减寿率较低。结论慢性病和损伤中毒是影响居民寿命的主要死因,应重视和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63岁.因突发眩晕、头痛24h,神志不清3h入院.查体:血压203/103 mm Hg,GCS为5分,无眼球震颤,双侧瞳孔直径约2mm,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四肢肌力检查不能配合、肌张力稍低,颅脑CT示小脑梗死及脑积水(图1a).全麻下行脑室外引流及枕下正中入路,左侧梗死小脑大部分切除,后颅窝减压术,术后返NICU监护,第1天患者恢复良好,神志清楚,眩晕症状改善.术后第2天突然出现血压波动,高达200/120 mm Hg,意识进行性变差,随即心跳呼吸骤停,双侧瞳孔散大,直径约6mm,光反射消失,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枕下伤口剪开缝线,迅速开放至枕骨大孔处,引流血肿约5ml.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静推,电击除颤,48min后心肺复苏成功,全麻下再次行枕下正中入路,清除血肿约1ml,镜下彻底止血后,留置引流管,送ICU监护.术后第1天复查CT示血肿清除,后颅窝充分减压(图1b).术后第2天清醒,GCS 10分.出院时ADL评级Ⅱ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重型对称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83例重型对称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开颅手术13例,双侧开颅手术70例;单次双侧开颅手术44例,分次双侧开颅手术26例。预后良好35例,中残19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7例。结论临床上宜重视重型对称性颅脑损伤的特点,正确预见可能的病情变化,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快速液体抑制反转恢复脉冲序列(FLAIR)在脑挫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脑挫裂伤患者的MR表现,比较FLAIR、T2WI/TSE及T1WI/SE三种脉冲序列诊断脑挫裂伤病变范围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结果。结果在36例脑挫裂伤患者中,16例FLAIR对病灶周围水肿范围以及病灶对邻近结构压迫的诊断较T2WI准确,12例FLAIR较T2WI显示出更多位于皮质功能区和灰白质交界区的较小病灶。29例经腰穿和CT检查证实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FLAIR序列均明确诊断,而T1WI仅有11例(37.9%)能作出明确诊断。结论FLAIR对诊断脑挫裂伤的病变范围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较小病灶以及是否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1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患者中,54例急诊手术;早期非手术观察治疗患者中,9例GCS3~8分患者4例后期转手术治疗,59例GCS9~12分患者40例后期转手术治疗,91例GCS12~15分患者31例后期转手术治疗。23例死亡。结论对于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进行合理的治疗,有手术指征时立即手术,方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深圳市2002—2004年致死性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该市的致死性交通事故的主要高危因素,防治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交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供的近2年致死性交通事故的全部资料,结合其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结果2002.12—2004.12共发生致死性交通事故2049起,死亡2189人。①近郊区非隔离快速公路死亡占71.2.%;高速公路占4.4%;市区内干道占10.1%。②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死亡占91.2%。③死亡人员年龄集中于(20—45),占61.3%,其中外来流动人员占36%。④摩托车事故死亡占20.1%。结论交通设施的缺陷,人为违章,车辆过多是目前致死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教育,惩戒,改善道路条件,控制车辆数量可以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明市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评价十几年来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用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9821人,查出肠道寄生虫6种,感染1659人,感染率16.9%;其中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0%、12.9%、0.9%。蛲虫调查542人,感染率为31.6%。[结论]三明市10多年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32例,伤后24h内采用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物理及化学方法降温使直肠温度控制在37.8~38.5℃,余治疗方法同亚低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伤后早期颅内压明显下降,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均未出现明显紊乱,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同时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CD4^ 、CD8^ T淋巴细胞均显著升高。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亚低温对颅脑伤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110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62例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分析比较其疗效情况。结果:标准外伤大骨辨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12、5%、8-3%,均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2.3%、27.4%(P〈0.05);预后优良率(良好+中残)60.4%高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40-3%(P〈0.05),死亡率18.8%明显低于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的37.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可有效提高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