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璺高凝状态或血栓前状态,容易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以形成肺小动脉血栓,从而导致临床预后不良。及早检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适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患者的预后,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及多次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及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需要手术的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Ⅱ组)及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SⅡ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前1d、手术当日及术后1—3d最高血糖与最低血糖差值、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SⅡ组,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SⅡ组;CSⅡ组术前及术后血糖波动小于MSⅡ组(P均〈0.05);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胰岛素泵能更快更有效地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有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3.
周柏玉  任宇红  赵琪  邓艳群  党根喜 《医学争鸣》2003,24(17):F002-F002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5 / 2 0 0 3 0 4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 10 4例 ,分为微创清除组和锥颅碎吸组 ,每组各 5 2例 ,入院 2 4h内头颅CT或MRI扫描示幕上出血≥ 30mL .微创清除组男 2 9例 ,女 2 3例 ,年龄 4 0~ 79(平均 5 8± 6 .9)岁 ,出血部位 ,脑叶 9例 ,基底节区 2 9例 ,丘脑 11例 ,脑室及破入脑室 16例 ,出血量 30~ 5 0mL 14例 ,5 1~ 70mL 2 6例 ,≥ 71mL 12例 ;锥颅碎吸组男2 5例 ,女 2 7例 ,年龄 4 3~ 75 (平均 5 6± 7.1)岁 ,出血部位脑叶 7例 ,基底节区 32例 ,丘脑 13例 ,破入脑室 14例 ,出血量 30~ 5 0mL 19例 …  相似文献   
4.
黄体酮性晕厥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体酮性晕厥1例报道黄体酮是建立人工月经周期的常用药物,其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头痛等。用药后发生晕厥者尚未见报道,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李某,女性,38岁。已闭经5月,黄体酮治疗3d后晕倒,颅脑外伤入院。5个月来因劳累,工作紧张后出现闭经,...  相似文献   
5.
Tolosa—Hunt综合征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柏玉  邓艳群  赵琪  白燕  党根喜 《医学争鸣》2001,22(15):1408-1408
1 病例报告 例 1 男 ,5 8岁 .因左眼活动受限 ,球后持续性剧烈疼痛 ,伴恶心、呕吐、视物双影 4wk ,于 1996 0 6 30入院 .查体 :瞳孔左 3.0mm ,右 2 .5mm ,光反射正常 ,左脸轻度下垂 ,左眼上、下、内视不能 ,外展尚可 ,左额顶部痛觉过敏 ,胸透、ECG、EEG、头颅CT正常 ,血和脑脊液生化正常 .经用维生素B族 ,强的松等治疗 46d痊愈出院 ,随访 5a无复发 .例 2 女 ,5 3岁 .左眼发红、流泪、视物不清、左眶后剧烈咬痛 3wk ,于 1997 0 8 2 7入院 ,不伴恶心呕吐 .查体 :左脸稍突出 ,瞳孔左 4mm ,右 3mm ,左额部痛觉减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治疗方案。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 189例随机分为钻颅抽吸、锥颅碎吸及药物治疗 3组 ,综合评定各组的疗效 ,并分析比较两种穿刺的治疗时机 ,提出治疗方案。结果 :(1)高血压脑出血 6 3例经锥颅碎吸治疗 ,其总有效率 76 2 % ,与药物治疗 4 9 2 %相比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与钻颅抽吸治疗 (70 5 % )相比 ,两组差异不显著 ,经Ridit分析发现两组区间重叠极少 ,说明锥颅碎吸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 ;(2 )锥颅碎吸疗法在发病 2 4h内穿刺的有效率为87% ,比钻颅抽吸组 (5 5 % )高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在 2 4h后穿刺的有效率为 6 5 4 % ,比钻颅抽吸组(87 5 % )低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3)头颅CT结果提示 ,穿刺引流组脑内血肿吸收比药物治疗组显著增快。结论 :锥颅碎吸治疗能显著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发病 2 4h内的病人推荐锥颅碎吸方案 ,2 4h后的病人推荐钻颅抽吸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的Epi-LASIK手术治疗低、中度近视的效果。方法:自愿接受手术的低、中度近视患者100例179眼,将其分为两组,50例90眼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引导的Epi-LASIK术(波前组);50例89眼接受常规Epi-LASIK术(常规组);术后随访期间进行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像差及高阶像差、视觉质量满意度调查做以研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6mo时,波前组和常规组术后裸眼视力,波前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术后裸眼视力,常规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像差较术前均有增加;波前组术后像差、高阶像差较常规组术后像差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前组的总体视觉质量满意度比常规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引导的Epi-LASIK矫正低、中度近视在有些方面优于常规的Epi-LASIK。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