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旋毛虫45kDa抗原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旋毛虫肌幼虫cDNA文库中扩增靶基因p45cDNA,并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氏菌NovaBlue后测序分析。获得827bp的p45cD-NA。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旋毛虫p45基因序列相比共有1个核苷酸发生改变,二者的同源性为99%,其编码蛋白质由268个氨基酸组成,与45kDa抗原的同源性为99%。将p45cDN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至表达菌BL21star(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出约30kDa的重组蛋白。Western-blot检测表明,p45重组蛋白可以被旋毛虫感染猪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ELISA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虫体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作为诊断抗原,采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感染者(来自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阳性)血清107份和健康人(来自非流行区,粪便虫卵检测阴性)血清50份,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并进行两种诊断抗原间的统计学比较与评价。结果:可溶性抗原的敏感性为58.88%,特异性为98%,符合率为71.34%;排泄-分泌物抗原的敏感性为87.85%,特异性为100%,符合率为91.72%。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敏感性和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诊断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优于可溶性抗原。排泄-分泌物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于华支睾吸虫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获取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肌幼虫时期抗原性基因.方法 利用λZAP载体构建伪旋毛虫肌幼虫cDNA表达文库;以感染伪旋毛虫60天后的猪血清为抗体探针,对伪旋毛虫肌幼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对筛选出的强反应原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构建的伪旋毛虫cDNA表达文库的库容量为0.55×106pfu,重组率为95.6%,扩增后文库滴度为1.2×1010 pfu/mL.从2.0×105个重组噬菌体筛选获得阳性克隆27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27个阳性克隆共编码7种cDNA分子,其编码的类似蛋白分别为伪旋毛虫Tp21kDa蛋白、伪旋毛虫Tp28kDa蛋白、蛋白酶体激活因子亚单位(Proteasome activator subunit)类蛋白、Nudix水解酶(Nudix hydrolyase)类蛋白、凝集因子(Condensin)类蛋白、尿嘧啶糖基化酶(uracil glycosylase)类蛋白和一个未知蛋白.结论 获得两个反应原性较强且高拷贝的抗原基因,其分别编码Tp21kDa蛋白及蛋白酶体激活因子亚单位.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RNAi)技术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已成为分析寄生虫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它为基因治疗、药物阻断剂候选基因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对RNAi技术的发现、作用机制、分子特征及其在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它不仅可以引起体液免疫,而且还能诱导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寄生虫病的预防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目前,已经在利什曼病、疟疾、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中开展了相关研究,该文从寄生虫核酸疫苗的免疫机制、特点、应用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等方面阐述了最近几年来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技术在动物寄生线虫研究中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不仅应用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中,而且已成为鉴定基因功能高通量的筛选方法。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RNAi在动物寄生性线虫的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RNAi 在不同线虫体内效果差异较大,同一种线虫不同发育时期的效果差异也较大。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①RNAi传送途径的效率在不同的寄生性线虫中是不同的;②RNAi机制只存在于相关的线虫中,大多寄生性线虫都存在着基因功能缺陷;③RNAi可能受线虫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文就RNA干扰技术在动物寄生性线虫研究中的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虫体蛋白对肝癌细胞H740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毛虫虫体蛋白对肝癌H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确认其对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体内、体外培养获得旋毛虫成虫与新生幼虫的混合物,采用匀浆、离心方法制备旋毛虫虫体蛋白,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蛋白浓度。分别设0.035、0.070、0.140mg/ml与H7402细胞作用为实验组,并设虫体蛋白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作用为对照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检测旋毛虫虫体蛋白对H7402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成功制备了旋毛虫虫体蛋白。0.035、0.070、0.140mg/ml旋毛虫虫体蛋白对H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2.40±13.80)%、(29.45±16.80)%、(39.38±17.80)%。TUNE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可观察到旋毛虫虫体蛋白诱导H7402凋亡,其凋亡率为(39.07±0.90)%,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划痕和侵袭的实验表明旋毛虫虫体蛋白对H7402细胞迁徙能力有抑制作用,对其侵袭的抑制率为(63.79±13.71)%。结论:旋毛虫虫体蛋白对肝癌H740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一个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抗肝癌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