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出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该病病死率,致残率高[1-3]。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等。分析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及时诊断,防治脑出血以及改善其预后,降低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回顾分析了广元市人民医院55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已有一些文献报道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单个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其疗效仍不肯定。目的:应用偱证医学方法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筀赖挠行院桶踩浴?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90/2010)、清华期刊数据库(CNKI,1990/2010)与维普数据库(VIP,1990/2010)及主要的神经内科相关学术期刊中,检索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19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9篇文献满足纳入排除标准,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均偏低。以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和以中华医学会标准(NDS)评分为结局指标分别进行的Meta分析,均提示神经节苷脂疗效优于对照措施。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偏低,神经节苷脂治疗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环状RN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扰动样激酶1(Circ TLK1)和微小RNA(miR)-214在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7例IS病人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IS病人分为轻度组33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19例,另选取8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病人血清Circ TLK1和miR-214水平。对IS病人进行90 d的预后随访,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并比较不同预后病人的临床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病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irc TLK1和miR-214对IS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血清Circ TLK1[(1.83±0.22)比(1.03±0.12)]和miR-214[(2.64±0.49)比(1.07±0.13)]均显著性上调(P<0.05)。与轻度组相比,中度组和重度组病人血清Circ TLK1和miR-214均显著性上调,与中度组相比,重度组病人血清CircTLK1和miR-214水平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病人90 d预后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病人63例,预后不良组病人34例。两组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梗死体积、发病到住院的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Circ TLK1、miR-214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发病到住院的时间长、Circ TLK1、miR-214高水平是IS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irc TLK1和miR-214对IS病人预后评估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83,灵敏度分别为91.20%、67.60%,特异度分别为74.60%、90.50%。结论 Circ TLK1和miR-214在IS病人血清中呈高表达,二者是IS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人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锥颅穿刺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适应症、禁忌症及其独特优点。方法共收集经此方法治疗的98例病人,应用自制锥颅穿刺工具穿刺血肿和侧脑室,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血肿和脑室出血。结果生存87例,死亡11例,生存率88.8%,死亡率11.2%。结论锥颅穿刺引流结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和脑室出血快速、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已有一些文献报道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单个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其疗效仍不肯定。 目的:应用偱证医学方法评价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计算机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90/2010)、清华期刊数据库(CNKI,1990/2010)与维普数据库(VIP,1990/2010)及主要的神经内科相关学术期刊中,检索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统计分析采用RevMan5.0软件,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19篇文献,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9篇文献满足纳入排除标准,但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均偏低。以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和以中华医学会标准(NDS)评分为结局指标分别进行的Meta分析,均提示神经节苷脂疗效优于对照措施。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偏低,神经节苷脂治疗中国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系统评价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4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及临床相关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4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并和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量表评分,且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测定血清BDNF含量。结果治疗前老年期抑郁症组血清BDNF的水平为(25.15±12.08)ng/mL,其数值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老年期抑郁症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清BDNF水平得到了有效地增加,为(34.38±16.01)ng/mL,和正常对照组对比已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邓有琦  李静梅  杨小华  严建东  杨荣东  左翃  何国英 《西部医学》2012,24(12):2334-2335,2338
目的对比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6例具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锥颅组100例于神经内科采取简易锥颅穿刺血肿或脑室引流术治疗,开颅组106例于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血肿<60ml,术前GCS>7分者采用简易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或脑室引流术的病死率低于和预后优良率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其重要的并发症有肺部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本研究显示其并发症锥颅组明显低于开颅组,其中肺部感染锥颅组发生率(11%)低于开颅组(60%,P<0.05)。结论简易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或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但疗效确切,而且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或避免了已有并发疾病的加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男性脑梗死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按TOAST标准分型的各亚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于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首次发作和复发性脑梗死男性患者共264例。通过搜集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记录辅助检查结果等方法,对各项研究内容分别予以赋值。同时按照TOAST标准将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按病因分型,分析TOAST各亚型出现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其中初发性129例,复发性135例。年龄在38~85岁,平均年龄62.15±12.26岁。两组间高血压、房颤、高脂血症、不稳定斑块、吸烟、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ultipl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10,95CI%1.001-1.126,P=0.029)、高血压(OR=2.705,95CI%1.807-3.876,P=0.038)、房颤(OR=2.357,95CI%1.357-3.254,P=0.027)和高脂血症(OR=2.154,95CI%1.255-4.026,P=0.025)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按TOAST标准分型后,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型(SUE)最多见,且在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人群中所占比例最高。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在复发性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型最高。结论年龄、高血压、房颤和高脂血症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在脑梗死复发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1~10月期间于神经内科门诊收集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100例。通过量表搜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以及相关临床资料如卒中类型、卒中次数、合并症及名称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上述相关因素对卒中后抑郁的程度是否存在影响并计算影响的OR值。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轻度抑郁所占百分比为57.1%,中度所占百分比为34.3%,重度抑郁百分比为8.6%。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种数对抑郁严重程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关系影响程度最大。结论加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有年龄轻、家庭关系差、卒中次数多、合并症种数多,其中家庭关系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高龄心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高龄心脑血管病病人14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非阿司匹林组,每组74例,分别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临床疗效看,阿司匹林组较非阿司匹林组联合终点事件危险下降82.2%(P0.01),主要终点事件危险下降63.0%(P0.05),次要终点事件危险下降99.2%(P0.01)。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上腹痛或不适、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及牙龈出血发生率阿司匹林组显著高于非阿司匹林组(P0.05);鼻出血、血尿、血糖降低、头痛、头晕发生率阿司匹林组与非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心脑血管病病人口服阿司匹林,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必要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减少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是高龄心脑血管病病人安全有效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