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第3代双源CT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MPI)定量的正常心肌血流量(MBF)与负荷后心率增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动态CT-MPI及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正常或冠状动脉轻微狭窄(定义为任一心外膜血管直径狭窄<25%)441例患者的CT-MPI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研究231例患者。根据17节段模型在每个节段绘制ROI,采用混合去卷积法和最大斜率模型计算出每个节段的MBF及整体MBF。同时记录负荷后心率的增量及图像质量的相关参数。根据负荷后心率增量将患者分为4组,即心率增量≤9次/min组、10~19次/min组、20~29次/min组及≥30次/min组。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多组间差异,事后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以区分两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不同节段的两组间差异。结果:纳入的所有患者的整体MBF为157(140,182)ml·100 ml-1·min-1。负荷后整体MBF与心率增量呈正相关(r=0.350,P<0.001)。心率增量不同亚组(≤9次/min亚组37例、10~19次/min亚组107例、20~29次/min亚组66例及≥30次/min亚组21例)的MBF分别为(142±26)、155(137,177)、(171±31)及(187±42)ml·100 ml-1·min-1。不同心率增量亚组的绝对整体MB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0.000,P<0.001)。心率增量≤9次/min亚组的整体MBF显著低于心率增量10~19次/min亚组的整体MBF(调整后P=0.029);当心率增量≥20次/min时M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5)。第3节段MBF(基底部下室间隔段)显著低于其他节段的MBF[分别为136(117,148)和161(142,191)ml·100 ml-1·min-1,U=104539.000,P<0.001]。结论:整体MBF值与负荷后心率增加的程度呈正相关。心率增量≥10次/min的患者整体MBF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设立为Ⅰ组;另选择同期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设立为Ⅱ组;另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行传统疝修补术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设立为Ⅲ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术处牵扯感评分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明显短于Ⅲ组,但Ⅰ组和Ⅱ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Ⅱ组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最低(1.98±0.34)分,Ⅰ组和Ⅱ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Ⅲ组,且Ⅱ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Ⅰ组;Ⅲ组术后术处牵扯感评分最高(3.93±0.16)分,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术后患者出现异物感、疼痛及尿潴留、复发例数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Ⅰ组和Ⅱ组术后无一例出现感染,Ⅱ组仅2例主诉疼痛较明显,2例出现异物感,均显著低于Ⅰ组;Ⅰ组和Ⅱ组术后出现阴囊血肿、尿潴留及复发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相似,均较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但由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的填充材料价格昂贵,基层医院难以推广,因此,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旨在为疝修补术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方法将2009年12月~2012年1月我院35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35例行传统疝修补术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观察指标、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拓宽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简单,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附睾结核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附睾结核有无痛性肿块表现,占58.1%。18例有阴囊肿痛,占41.9%。43例手术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随访32例,无异常情况发生,身体其他部位未再发结核病变。结论根据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必要时作局部穿刺或活检,确诊一般不难。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和局部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臀部褥疮6个月、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1年因外伤致高位截瘫卧床,6个月前并发臀部褥疮,1周前突发高热、伤口恶臭以及流脓而来院就诊,以"臀部褥疮伴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T 39.2℃,P 108次/min,R 23次/min,BP 135/80 mm Hg(1 mm Hg=0.133 kPa);臀部正中骶骨上方可见5 cm×5 cm×3 cm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国产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观察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平均手术时间(60±15)min,平均住院时间(6±2)d。120例患者,治愈112例,占93.3%;显效6例,占5%;有效2例,占1.7%;无效0例。住院总体费用较进口吻合器降低15%。无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直肠穿孔、直肠阴道瘘等较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费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安妥碘过敏反应引起心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妥碘过敏反应引起心悸1例邓建宏(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550004)患者,女,56岁。因患视网膜炎,用安妥碘注射液(上海奉贤制药厂生产,批号9408127)缓慢肌内注射0.4g/支,注毕,病人感到双手掌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即给病人平卧位,测心率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56例行以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例(1.8%),其他并发症5例(8.9%):肺部感染1例(1.8%),胆漏3倒(5.4%),膈下脓肿1例(1.8%)。全组随访时间O.5—8.2年,48例无自觉症状(85.7%),3例(5.4%)有胆道感染表现,2例(3.6%)于I或Ⅶ段仍有残余结石,3例(5.4%)于术后2—5年出现结石复发。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采用肝段(叶)切除联合高位胆管切开取石、肝胆管空肠吻合手术,并配合术中纤维胆道镜及术中B超定位取石,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低剂量动态心肌灌注定量的心肌血流量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高敏肌钙蛋白(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 hs-TnT)峰值水平及左心室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发病1周内成功行血管再通术STEMI患者35例,行动态负荷CT动态心肌血流灌注(Stress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CT-MPI)检查,分别计算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收集患者hs-TnT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最终对25例患者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与hs-TnT水平及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动态CT-MPI平均辐射剂量为236±80.29mGy·cm;梗死心肌区域MBF(30.8 ± 14.65 mL/min/100 mL比72.8±10.7mL/min/100 mL, p< 0.001)与MBV(1.7±1.4mL/100 mL比4.1±2.0mL/100 mL p=0.024)数值显著低于参考区域;MBF与hs-TnT峰值(r= -0.605,p=0.001)及LVEF数值(r=0.463,p=0.02)显著相关;然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与hs-TnT峰值及LVEF数值并未存在相关性。结论 动态CT-MPI定量计算的MBF值与hs-TnT峰值呈显著负相关;MBF值显著减低的患者左心室功能亦出现降低。  相似文献   
10.
廖娟  邓建宏  李峰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2):172-172,204
我院自2002年10月-2006年3月共收治了120例重度CO中毒患者,因需要进行纯氧机械通气救治而无法入高压氧舱治疗,故采用了间断吸入纯氧的方法以争取更好的氧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7~65岁,平均(25·4±9·43)岁。90例因炉灶通风不良中毒,30例因家用燃气泄露中毒,入院前已明确昏迷时间1~30 h不等,平均(10·33±8·67)h。120例患者均以深度昏迷伴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伴有呕吐、大小便失禁;四肢张力增高,浅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心动过速,心率126~176次/min,平均(140·27±9·12)次/min,20例患者休克,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