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在家兔肝纤维化(HF)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HF组(32只)、对照组(16只)和补充组(12只)。HF组和补充组兔经颈背部皮下注射50%的CCl4油溶液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如HF组兔出现死亡,由补充组兔随机补充。HF组按预实验结果在注射CCl4后第4、5、6、10周末分别选HF组兔8只、对照组兔4只进行肝脏MRI常规轴位T1WI、T2WI序列及轴位DWI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立即处死,进行病理学分期。DWI采用SE-EPI序列(b=50 s/mm2、400 s/mm2、800 s/mm2),在ADC图上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组织病理学分期为标准,评价第4、5、6、10周ADC值与HF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DC值的诊断准确性。结果不同HF病理分期之间ADC值存在明显差异(F=5.344,P<0.005)。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肝脏实质平均ADC值相应降低;S0组和S1~S2组的ADC值均高于S3~S4组(P<0.05),S0组与S1~S2组的ADC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ADC值与HF分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630,P<0.001)但是S0、S1和S2三者之间以及S3和S4之间ADC值无明显差异(P>0.1)。但相邻各组间ADC值重叠较大。结论 MR-DWI序列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扫描技术,可为临床随访和疗效观察提供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患者对放射检查防护的意识和认知情况,旨在提高患者的防护意识和减少患者在行放射性检查不必要的辐射,把放射性损害程度降到最低.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放射检查的患者进行现场采访调查.结果 30.3%不清楚辐射会对人体有损害,70%不清楚或不注意辐射警示标志,91.7%不会主动要求防护措施.结论 现在的患者和受检者对放射防护意识存在较严重盲区,当务之急是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应防护标准落到实处,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时,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DR与MSCT在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15例耳蜗植入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DR和MSCT检查。DR采用改良Stenver位拍片,MSCT采用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15例中,DR仅有3例可大致判断电极位于耳蜗内,1例位于耳蜗外,其余11例均无法判断是否位于耳蜗内。MSCT显示1例电极远端未进入耳蜗内,1例电极误置进入颈动脉管内,1例电极在耳蜗底圈内明显扭曲、返折。12例电极在耳蜗内走行正常。结论 DR对耳蜗植入术后的评估价值有限,而MSCT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征象,提高cT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SPTP,结合病理表现,对其cT三期增强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SPTP均为单发。5例位于胰尾,3例位于胰头,1例于胰颈。7例为类圆形,2例为浅分叶状。8例均有完整包膜,1例未见包膜。9例中有8例最大径〉4cm,为囊实性,1例最大径〈4cm,为实性病变。增强后所有病变实性部分自周边不均匀强化,并渐进性向中央延迟强化。2例见点条状钙化,5例伴有出血。所有病例均未见胆管或胰管扩张。结论sPTP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受检者随机分为Z轴管电流调制组(试验组)和管电流固定组(对照组),每组各60名。试验组的目标噪声水平设置为7.5HU,管电流的动态范围为40~500mA,对照组的管电流设置为250mA,其他扫描参数两组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的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管电流调制组甲状腺峡部层面的管电流值,测量下颌角、甲状腺峡部、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分3级(优、良、差),由2名有经验的CT主管技师和一名主任医师进行双盲法评价。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CTDIvol,DLP和甲状腺峡部层面毫安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1.4mGy,210.5mGy·cm和120.5mA;对照组的分别为13.8mGy,292.8mGy·cm和250mA,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0%,降低28%和降低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下颌角和甲状腺峡部层面的图像噪声分别为7.36HU和7.05HU,稍高于对照组的5.64HU和4.85HU;试验组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为7.23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HU,下颈部图像质量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论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根据受检者体型和受检部位密度厚度变化在每周旋转均对管电流进行动态调整,使辐射剂量的分布实现了个性化,保证了不同层面图像质量的恒定,在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时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在临床CT扫描中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限性脂肪沉积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的发生机制、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8月间,CT检查发现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1岁。采用Aquilion16层螺旋CT机,自右膈顶向肝下缘连续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37例均符合CT诊断标准。结果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37例病灶分别位于S4段背侧15例、镰状韧带附着部14例、S1段4例、S2段2例、S7段2例;病灶大小为8mm-27mm,平均14.8mm;S4段背侧病灶主要为结节状9例和斑片状5例,镰状韧带附着部病变多为结节状12例;边缘清楚的病灶32例,部分边缘清楚的病灶5例。增强后37例病灶动脉期均未见强化,CT平扫+增强扫描复查,病灶均无明显的变化。局限性脂肪沉积的动脉期能谱曲线向下,而静脉期曲线明显向上,但仍低于正常肝实质曲线。结论肝局限性脂肪沉积症主要与异位静脉引流有关,根据本病的CT表现特征诊断不难,但要注意排除肝内其他类似的占位性病变,定期复查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8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肝癌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形态、变异以及寄生供血、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比较MSCTA与DSA的符合情况,分析MSCTA对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结果 MSCTA中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肝癌规则性供血情况下二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7.5%、95%.MIP和VRT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25%、75%.MSCTA与DSA对二级肝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MIP与DSA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寄生动脉加支,肝动脉变异18例;DSA显示寄生动脉24支,显示肝动脉变异21例;MSCTA发现肝癌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5.7%.MSCTA和DSA在发现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概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腹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在矢状面夹角狭窄4例,横断面极度左偏3例;MSCTA显示情况与DSA吻合.结论 MSCTA与DSA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能全方位详尽清晰地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形态;检出肝癌变异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对指导TACE术中插管操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MSCTA对肝癌TACE治疗插管操作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的意义.方法:应用东芝16层螺旋CT机,对40例肝癌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用MIP和VRT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均行DSA造影.并将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及变异情况,以及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方面的信息.结果:MSCTA中MIP和VRT对二级及二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率达100%, MIP和VRT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约90%,75%.CTA与DSA对二级及二级以下肝动脉显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MIP重建图像与DSA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VRT重建与DSA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显示肝动脉变异11例,寄生动脉10支,DSA漏诊2例.CTA对肿瘤变异和寄生供血血管的显示以及腹腔动脉与腹腔干动脉的夹角显示;与DSA对比有高度一致的符合率.结论:MSCTA能三维清晰的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检出肝癌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清晰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DSA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平扫结合输尿管曲面重组图像诊断微小隐匿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临床高度怀疑输尿管结石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后,重建0.625mm图像传至CT三维工作站进行曲面重组(CPR),分别对比观察断层图像及曲面重组出输尿管的全程图像,了解输尿管结石的大小、位置。结果 68例中轴位图像能明确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有53例,15例因结石体积过小、所处解剖位置受血管钙化和静脉石等因素影响不能明确诊断,通过曲面重组后获得了68例输尿管全程图像,显示了97个输尿管结石,大小约0.3-0.8cm,其中上段结石32例,中段结石21例,下段结石44例;右侧30例37个结石,左侧28例33个结石,双侧10例27个结石。结论输尿管曲面重组可以获得良好的输尿管全程图像,能准确清晰显示输尿管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数量,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