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金属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概率高达20%~30%,为了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在863项目支持下,探索新型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目的:将约物涂层支架植入小猪冠状动脉狭窄模型,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与金属裸支架的差异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11/2004-04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由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2-(三甲基氨基)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三甲氧)硅基丙酯合成了一种新型类细胞膜涂层材料.方法:21只猪随机分为3组:裸支架组,涂层携载雷帕霉素(120 μ g,支架)组,单纯涂层支架组.将支架预装到输送系统,使用Toshiba CSⅡ型C臂成像仪造影条件下,将药物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血管,每只猪置入2枚支架.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图像分析仪检测管腔直径,管腔面积,支架上平均内膜厚度,支架间平均内膜厚度,内膜面积,面积再狭窄百分比,损伤指数.结果:置入后28 d时,涂层携载雷帕霉素组和裸支架组相比,支架上内膜厚度、支架间内膜厚度、新生内膜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新生内膜面积涂层携载雷帕霉素组比裸支架组减少了44.87%:虽面积狭窄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P值(0.053)接近0.05;且涂层携载雷帕霉素组无再狭窄发生.结论;涂层携载雷帕霉素支架可显著抑制支架置入后血管内膜增生和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毒鼠强中毒13例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鼠强化学名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为有机化合物,毒性强,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吸收,以原形存留于体内,通过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潜伏期短,以突发性剧烈抽搐为特征,死亡率高[1]。现将我院2003/2008年急性毒鼠强中毒13例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35~45岁11例,7~10岁2例。均为口服中毒,其中重度中毒9例。本组均为急性发病,潜伏期为10~35min,均伴有突发性抽搐,每次1~15min,抽搐前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憋气、呼吸急促、心悸等前驱症状,抽搐时患者出现四肢抽搐、强直性惊厥伴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口吐白沫、鼻出血、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实验室检查:CK升高710~4875U/L,7例CK-MB升高26~74U/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3例,ST段改变3例,Q-T间期延长2例。1.2急救与护理1.2.1阻止毒物的继续吸收1.2.1.1洗胃不论中毒时间长短均应给予洗胃,本组均多次反复清水洗胃,每次灌洗量成人为300~400ml,儿童为100ml,洗至灌洗液澄清为止,洗胃应间歇反复进行,以利于胃黏膜皱壁内残留毒物的排出。1.2.1.2导泻轻、重度患者均从...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患者多预后不佳且治疗费用昂贵,尤其长期血液透析治疗者,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做出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等,这对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精神状态及家属的生活、工作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维护患者心理健康,有效的护患沟通,把关爱延伸家庭,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从而延长存活时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创伤后凝血功能紊乱发生的相关性及可能的致病机理。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17分且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科内死亡的胸腹创伤患者62例,在予以抢救、治疗的同时抽血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LPS、IL-6和PAF,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就诊时检测的PLI、为(157.73±78.11)×10^9/L,D-D为(1023.88±208.72)U/L,APTT为(46.95±17.85)S,PT为(19.44±6.95)S,TT为(58.27±12.44)S,除PLT降低外,其余4项指标均升高或延长;LPS为(322.85±104.54)U/L,IL-6为(285.51±81.46)ng/mL,PAF为(14714.70±4427.95)ng/L,三者均升高;PLT与LPS、IL-6和PAF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01),而D-D、APTT、PT和TT与LPS、IL-6和PAF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LPS、IL-6及PAF可能参与了重症胸腹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重症胸腹损伤后出现的微循环障碍及内毒素血症是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机理。针对LPS、IL-6和PAF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重症胸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为典型表现。直肠温度可超过41℃,甚至高达4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人群,但以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患者较多见。故及时有效降温是抢救热射病患者的关键,正确预见、防止病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得当,可提高热射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胸腹重症创伤后凝血功能紊乱发生的相关性与其作用。方法:收集2009-01-2011-12在我院就诊的62例胸腹联合重症创伤患者,对创伤指数≥17分的患者,在就诊同时抽血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PT)、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监测结果相关性分析:D-D与TNF-α之间比较:r=-0.8590,P<0.01;D-D与IL-6之间比较:r=-0.8031,P<0.01;D-D与PAF之间比较:r=-0.8970,P<0.01。PT与TNF-α之间比较:r=0.8852,P<0.01;PT与IL-6之间比较:r=0.8612,P<0.01;PT与PAF之间比较:r=0.9054,P<0.01。TNF-α与IL-6之间比较:r=0.9012,P<0.01;TNF-α与PAF之间比较:r=0.9137,P<0.01。IL-6与PAF之间比较:r=0.9162,P<0.01。结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活化因子均参与了重症胸腹创伤后凝血机制障碍的发生,肿瘤坏死因子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6促进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与活化,进而导致血小板的激活、释放、聚集与大量消耗,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重症胸腹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乌头类中药主要有川乌、附子、草乌等含有剧毒的头乌碱,此类药物在民间常用于泡酒后服用,可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痛、腰痛、风湿病等。若制法与服法不当,极易发生中毒,在生服时毒性最强,发生最快,且病情重,所致的心律失常也是极危险的  相似文献   
8.
9.
对聚明胶肽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24岁。主斟好娠22周伴下腹疼痛,阴道出血4h就诊查:意识清楚,测BP80/50mmHg,P100次/min,R18次/min,  相似文献   
10.
对有机磷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3岁。主因服灭苍蝇药及白酒各500ml后口吐白沫、意识丧失、二便失禁40min余就诊。查体:BP60/40mmHg,P149次/min,R18次/min。深昏迷,口鼻内溢出大量白色泡沫状分泌物,呼吸呈蒜臭味,双侧针尖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双肺密集湿罗音,心率齐,心音低。胆碱脂酶活性为417.5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