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在减压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将 16只实验兔放入加压舱中 ,于 5 min内用压缩空气加压至 0 .5 MPa,停留 6 0 min,然后于 5 m in内再减至常压。分别于进舱前、出舱后即刻和出舱后 2 4 h,应用心内穿刺方法采血 2 m l,分离血清 ,避免溶血。应用硝酸还原法和改良亚硝酸法分别及时测定血清 NO含量和 SOD活性。结果  (1)血清中 NO含量在减压出舱后即刻 [(112 .73± 15 .74 ) μm ol/ L]及出舱后 2 4 h[(117.6 0±16 .0 7) μm ol/ L],与进舱前自身对照 [(85 .33± 12 .6 8) μmol/ L]比较 ,明显增高 (P<0 .0 1)。 (2 )血清中SOD活性在出舱后即刻 [(6 5 .97± 16 .5 2 ) NU/ ml]与出舱后 2 4 h[(6 3.0 1± 16 .10 ) NU/ m l],与进舱前[(85 .84± 16 .6 8) NU/ ml]比较 ,均明显降低 (P<0 .0 5 )。结论  NO含量的增加和 SOD活性的降低可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加 ,这可能在减压病的继发性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清在眼前段术后出现难治性角膜上皮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眼前段术后出现难治性角膜上皮病变12例(1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5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4例,大型翼状胬肉切除3例,停点临床用药,单一自体血清点眼。结果:12例患者1周后刺激症状减轻,2周后8例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4例患者4周后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结论:自体血清在眼前段术后出现难治性角膜上皮病变具临床价值及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输血致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举证不利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血导致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举证不利因素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通过对国家血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结合医疗机构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实际进行分析。结果医疗机构存在:(1)客观因素:现阶段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涉及不全面而导致医院举证困难;(2)主观因素:医疗机构自身未严格按照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执行而导致举证困难。结论通过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条例中未涉及的方面进行细化和补充;建立和完善输血的社会保险机制,制定临床输血的各项质量管理目标,加强医疗机构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力度和合理用血的管理,最大限度减少输血纠纷,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某军区卫生系统部分医务人员发表论文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对某军区卫生工作人员1988-1999年论发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全面衡量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了解某一单位或专业的科研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艾滋病患者高活性抗逆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HAART)治疗后CD4+T细胞检测在治疗前、后及不同治疗时段的变化特点.方法:采集静脉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和三标TruCOUNT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CD4+/CD8+/CD3+)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同时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微球进行仪器的测试及其全血质控品做室内质控.比较HAART治疗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对所有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比较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3个月时、治疗9个月时与治疗6个月时、治疗12个月时与治疗9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值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以后,192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最低23个/μL,最高917个/μL,平均增高(213.59±69.51)个/μL.与治疗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数均有增加,平均增加值分别为120.95、49.86、6.12、5.92个.经统计学分析,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基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3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在治疗的头3个月增幅尤为显著,但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数的增加趋于平缓.CD4+T淋巴细胞检测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可能早治疗,促进和加快免疫重建,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致过敏反应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 ,女 ,36岁。因乏力、纳差、肝区不适伴尿黄反复发作半年而于 2 0 0 0年 7月 7日入院。自诉于 1990年发现HBsAg阳性。体检 :体温 36 .5 °C ,脉搏 78次 /min、血压12 0 / 6 0mmHg(1mmHg =0 .133kPa)。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皮疹或蜘蛛痣。巩膜无黄染 ,颈软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 ,肝脾于肋缘下未触及。莫菲征 (- ) ,肝区有明显叩击痛 ,双下肢未见水肿 ,无肝掌。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13g/L ,血白细胞 6 .2× 10 9/L ,中性细胞 0 .6 8、淋巴细胞 0 .32 ,尿胆红素 (- ) ,尿胆原 (+) ,肝功能 :总胆红素(T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抗原表型特征,并评价Hp抗原表型分型对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治意义。方法:以确诊感染Hp的162例胃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谱,分析相应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鞭毛蛋白(Flagellin)及可溶性Hp抗原(S-HP)表达情况。结果:在I型Hp现症感染患者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患者(P<0.05);I型在胃癌组中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可一次性检测Hp抗体谱,并进行Hp分型有利于临床对上消化道疾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可靠的确诊Hp感染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临床应用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进口冷冻离心机,用物理方法手工制备浓缩红细胞、晶体盐细胞(统称RBC),浓缩血小板(PC)、新鲜冰冻血冻血浆(FFP)等成分。结果:1999年临床分输用率26.6%,其中RBC、FFP、PC各占19.4%、5.3%、1.9%,输血反应率由1998年使用全血的7‰降到1999年全血及成分用量的3.5‰,全血与RBC输后1h测定Hb值无显差异(P〉0.05),47Upc治疗7例血小板(PLT)低于30×10^9/L的患,输后1hPLT计数均不同程度增高。结论:血液成分因其浓度高而纯,能提高疗效,降低输血反应率及一血多用,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9.
新鲜冰冻血浆滥用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国强  何有云 《云南医药》2006,27(6):571-573
随着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临床广泛使用,出现了FFP滥用的趋势。为了解我州临床输注FFP的使用情况,本文抽取了2000年到2005年问西双版纳州部分医疗机构使用FFP的病例,对出现滥用的原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6医院.位于著名的海滨城市旅顺太阳沟景区,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是一所建院50多年的综合性医院。1994年5月被总后勤部卫生部评审为“三级甲等医院”,可展开床位380张。具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30多名.中级职称人员100余名和一批年轻有为的医务人员工作在医院各个岗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