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腕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选择Ⅰ~Ⅲ期病例共37例(61 个腕关节)施行手术.在腕关节牵引下,应用直径2.3mm30°与0°关节镜、小型刨削器、直径2.5mm刨削头、射频汽化仪,取背侧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入路,镜下探查腕部疾病,证实为类风湿性滑膜病变后,应用刨削器与射频汽化仪彻底切除腕关节滑膜.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病理诊断符合类风湿性滑膜炎.经6~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8.6个月,优良率达73.8%,其中Ⅰ、Ⅱ期患者的术后优良率(分别为70.6%、86.1%)明显高于Ⅲ期患者的术后优良率(25.0%),P<0.01.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可有效治疗Ⅰ、Ⅱ期类风湿性腕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7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均先采用手法复位前臂石膏夹固定治疗,其中27例维持石膏固定4~8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23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25例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分别进行骨折的功能评分,比较不同方法的优良率。结果 7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8.0%,"T"型钢板组为91.3%,石膏托组为44.4%,其中外固定支架组和"T"形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优于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简单、安全、微创,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纯化及体外定向诱导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显微分离人卵黄囊, 经酶消化得到卵黄囊细胞, 卵黄囊细胞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人YS-MSC, 流式细胞仪检测YS-MSC表面抗原表达, 钙钴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地塞米松、消炎痛、胰岛素定向诱导YS-MSC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检测中性脂肪。结果: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易于分离、纯化, 体外培养增殖潜能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CD29、CD44、CD166及CD105表达阳性, CD34、CD45和CD86为阴性;AKP弱阳性。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经成脂诱导转化为大小不等的园形或椭圆形细胞, 可见胞浆内有少量微小脂滴形成, 随时间延长, 胞浆中脂滴相互融合, 胞核被挤于细胞的一侧, 经油红O染色脂滴染橘红色, 符合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与成体间质干细胞表型一致, 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5.
借助腹腔镜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借助腹腔镜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取腹部切口3厘米,借助腹腔镜,显微的内镜手术器械在屏幕监视器下完成6例腰结核并腰大肌脓肿的病灶清除术。结果:手均获成功,术中平均出血<100ml,时间180min,术后症状体征消爱,影像学评价病灶清除彻底,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不,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它克服了传统手术损伤大,病灶清除盲目不彻底和腹腔镜下不能彻底松解粘连的双重缺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具有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符合骨支架材料条件的陶瓷化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条件所形成的陶瓷化骨的理化性能,探讨合适的条件以使获得的陶瓷化骨满足骨支架材料所需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学性能及细胞相容性。方法:不同预处理的猪肋骨进行分组,再经不同煅烧温度及时间处理得到多种陶瓷化骨;测定其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将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单纯陶瓷化骨、Ⅰ型胶原改性的陶瓷化骨表面共培养,观察细胞在载体上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各种处理所得到的陶瓷化骨主要成份均为羟基磷灰石;900℃煅烧2h以上条件所得陶瓷化骨有较高抗压强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胶原表面改性后的煅烧骨上细胞增殖较快。结论:不需通过预处理900℃煅烧2h以上条件所得的陶瓷化骨有较高抗压强度,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胶原改性后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仅具有传导成骨作用,缺乏成骨因子,因此单独应用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复合生长因子后有可能改善其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目的:尝试将磷酸钙骨水泥和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一种新型促进骨生长的人工骨材料,并观察其是否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观察,于2006-05/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自制磷酸钙骨水泥,4℃下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人工骨。方法:40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只,制备右桡骨中段约1.5cm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桡骨断端间填入神经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对照组填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3,4,8周4个时间点观察并取标本,应用X射线片、组织细胞形态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2周见到新骨长入,4周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材料被部分吸收,剩余材料与新骨结合紧密;而对照组成骨量明显少于实验组,而且成骨速度缓慢,材料本身吸收降解现象不明显。结论: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物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可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仅具有传导成骨作用,缺乏成骨因子.因此单独应用还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而复合生长因子后有可能改善其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目的:尝试将磷酸钙骨水泥和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各一种新型促进骨生长的人工骨材料,并观察其是否具有促进成骨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观察,于2006-05/2007-05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自制磷酸钙骨水泥,4℃下与神经生长因子复合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牛长因子复合人工骨.方法:40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0只,制备右桡骨中段约1.5cm的骨缺损模型,实验组桡骨断端间填入神经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工骨,对照组填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3,4,8周4个时间点观察并取标本,应用X射线片,组织细胞形态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2周见到新骨长入,4周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材料被部分吸收,剩余材料与新骨结合紧密;而对照组成骨量明显少于实验组,而且成骨速度缓慢,材料本身吸收降解现象不明显.结论:磷酸钙骨水泥/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物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可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纯化及体外观察人卵黄囊间质干细胞(hYS-MSC)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卵黄囊单细胞悬液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hYS-MSC,并从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作成骨诱导剂、β-巯基乙醇或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神经诱导剂、地塞米松、消炎痛、胰岛素作为成脂诱导剂诱导hYS-MSC向成骨细胞、神经细胞及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组织化学方法作成骨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NF及GFAP在经神经诱导hYS-MSC中的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中性脂肪.[结果]hYS-MSC易于纯化,在培养过程中保持正常核型,具有较大增殖能力.hYS-MSC CD29、CD44、CD166及CD105表达阳性,CD34、CD45和CD86为阴性;AKP弱阳性.hYS-MSC经成骨诱导AKP强阳性,诱导两周后形成钙盐沉积形成的矿化区.hYS-MSC经神经诱导可见NSE、NF或GFAP阳性细胞,符合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hYS-MSC经成脂诱导转化为大小不等的园形或椭圆形细胞,胞浆内可见脂滴形成,胞核被挤于细胞的一侧,经油O染色脂滴染橘红色,符合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hYS-MSC与成体MSC表型一致,具有较大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离纯化小鼠卵黄囊内皮细胞 (YS-EC), 并检测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显微分离小鼠卵黄囊, 经酶消化得到卵黄囊细胞, 卵黄囊细胞经贴壁培养、传代纯化得到小鼠YS-EC, 酵母碎片吞噬实验检测YS-EC的吞噬功能,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YS-EC vWF的表达, 应用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对卵黄囊内皮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经体外培养纯化的小鼠卵黄囊内皮细胞大小形态均一, 为圆形或卵圆形贴壁细胞, 具有克隆形成能力, 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可形成血管条索样结构, 具有吞噬功能, 表达vWF, 符合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小鼠卵黄囊内皮细胞中有转化生长因子β2 (TGF-β2)、干扰素γ(IFN-γ)、胎肝激酶配基(FL)、骨形态发生蛋白-4 (BMP-4)、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骨形态发生蛋白-2A (BMP-2A)、fms样酪氨酸激酶2(FLT2)、内皮素2(endothelin 2)、胸腺素β10 (thymosin β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9(IL-9)、白细胞介素13(IL-13)、小分子可诱导性化学因子A5(SCYA5)和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BP)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纯化的小鼠卵黄囊内皮细胞符合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有TGF-β2、IFN-γ、FL、BMP-4、MIP-1β、BMP-2A、FLT2、Endothelin 2、Thymosin β10、IL-6、IL-9、IL-13、SCYA5和ACBP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