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血脂康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血脂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血脂康进行治疗,有利于推动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与优化,对患者健康具有积极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对3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90 min,术中出血量60~100 m L;术后9例出现轻度出血,1例出现尿道狭窄,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发生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改善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补肝散醇提物不同分离组份的抗抑郁活性进行筛选。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对小鼠进行为期8周的造模,造模4周后,分别以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PX)、补肝散醇提物、石油醚(A)、二氯甲烷(B)、乙酸乙酯(C)及正丁醇(D)4个分离组份进行为期4周的灌胃治疗,考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及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连续给药4周(造模8周)后,PX组(0.026 g·kg-1)、补肝散醇提物组(1.92 g·kg-1)及其分离组份C(0.232 g·kg-1)、D(1.04 g·kg-1)和B(0.160 g·kg-1)组均能明显逆转模型小鼠的抑郁表现如糖水偏好率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等抑郁症状。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脑内额叶皮质中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含量,其中PX、醇提物及分离组份C的作用更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0.01)。结论 补肝散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部位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离组份,其次是二氯甲烷分离组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半无菌”技术在儿童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的Gartland 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2例。其中35例采用“半无菌”方式进行手术的患儿设为“半无菌”组,而采用传统消毒铺巾方式进行手术的47例患儿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Flynn’s评分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半无菌”组患儿的手术准备时间[(7.17±1.67)mim vs (9.53±1.82)min]、手术费用[(7 543.14±168.64)元vs (8 537.66±109.21 )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钉道感染及深部感染、医源性副损伤、骨折二次移位及关节畸形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良好。 结论 对Gartland 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疗效令人满意,在手术中使用“半无菌”技术安全、有效,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准备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减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缝合固定对合并有外侧半月板移位的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术前 MRI 检查及术中证实的合并外侧半月板外移的早期膝关节OA 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外侧半月板的缝合固定,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随访时复查膝关节X 光片观察膝关节 OA 病情进展情况,采用 Lysholm 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平均随访30个月,术后复查膝关正侧位 X 光片,未见骨性关节炎进展征象。术后膝关节 Lysholm 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 <0.05),疗效满意。结论对合并移位的膝关节外侧半月板进行缝合固定,有利于恢复半月板正常功能,可能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出血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加强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TURP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发生率、表现、高发时间段、相关因素、治疗情况等。结果TURP术后出血发生率6.53%,近期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24 h内;继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10~30 d内,其直接出血因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焦痂剥脱,膀胱过度充盈;诱发因素为术后躁动,过度活动,咳嗽,用力排便,尿管脱落;单一因素出血者占46.15%(12/26),两种因素出血者占30.77%(8/26),多因素并存者占23.08%(8/26);容易造成术后出血的内科疾病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保守治疗成功18例(69.23%),再次电凝止血治疗8例(30.77%)。结论术前对于容易造成术后出血的内科疾病要有充分的认识,术中彻底止血和规范操作是预防术后出血的前提,围术期正确管理和监护、祛除再出血的诱因是减少术后继发出血的有效措施,保守治疗继发出血多能奏效,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需二次电切镜下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和心脏超声对预测蒽环类药物引起的早期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9例乳腺癌患者,且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化疗,应用表阿霉素剂量为75 mg /m2,进行2~6个周期,随化疗进行体内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不同,动态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心脏超声变化,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化疗后Q-T间期离散度较化疗前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化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较化疗前轻度增大、左室射血分数较化疗前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化疗药物对心肌损伤的评价指标中,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较心脏超声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更为敏感,具有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通过监测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变化,能及早在心肌损伤亚临床阶段发现其心脏毒性的发生与进展。  相似文献   
8.
距下关节脱位(Subtat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即胫距关节保持正常,而距跟关节、距舟关节同时发生脱位。主要由高能量的创伤所致,发生率约占所有关节脱位的1%,1811年由Judcy和Dufaurets首先报道,因其发生率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有限。本院2012年11月收治距下关节脱位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 3-D 打印技术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4 年 1 月—2016 年 6 月收治的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 28 例,其中男性 11 例,女性 17 例;年龄 52 ~ 56 岁,平均 56.4 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收集 CT 数据,在 Mimics 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打印出 1:1实体模型,并在 3-D 模型上行模拟手术设计内固定方案,并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指标 ( 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 ) 、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 VAS) 、Cobb 角及椎管占位率改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 (58.37±10.43)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 (51.93±7.65) mL,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 (32.41±12.19) mL,住院时间平均 (9.53±2.48) 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14~19 个月,平均 15.7 个月。术前平均 Cobb 角 (16.25±4.29)°,术后2 天 (5.00±1.64) °,术后 12 个月 (5.00±1.55) °。术前平均椎管占位率 (28.18±3.60) %,术后 2 天 (9.71±1.80) %,术后 12 个月 (8.39±1.73) %。Cobb 角及椎管占位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 VAS (8.07±1.05) 分,术后 1 周 (2.75±0.84) 分,术后 12 个月 (1.50±0.88) 分。术后 VAS 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 周 VAS 评分与术后 12 个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伤椎再骨折、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 例术后 12 个月出现腰背部慢性疼痛,给与口服非甾体类止疼药,症状明显缓解。结论:3-D 打印技术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老年单纯性下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早期复位效果,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增加伤椎的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的确定是准确置入内固定物首要的最关键步骤。 目的:对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进行放射学印证。 方法:在80根成人股骨标本上画出股骨颈前表面的顺股骨颈方向的中央线及股骨近端外侧面纵向中央线的交点。用细钢丝在股骨颈中部紧贴骨质环绕一周并将小钢珠分别粘放在定位点处(A)及在股骨近端外侧面纵向中央线上斜坡顶点以下1.0 cm(B),2.0 cm(C),3.0 cm处(D),然后顺股骨颈方向分别拍X射线片,观察小钢珠显影点在铁丝圈的位置。测量小钢珠显影点中心与标记出的铁丝圈的中心点的间距,并记录显影点位于中心处的标本数量。 结果与结论:小钢珠在定位点(A),斜坡顶点以下1.0 cm处(B),2.0 cm处(C),3.0 cm处(D)显影点在位于铁丝圈中心的比例分别为85%,18.75%,81.25%,35%,B、D处的中心百分率与A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股骨颈前表面的顺股骨颈方向的中央线及股骨近端外侧面纵向中央线的交点可作为股骨颈中轴线尾端在股骨近端外侧定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