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7 毫秒
1
1.
整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选出单独使用奥曲肽等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选出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奥曲肽等治疗的患者35例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以及有效)为91.4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奥曲肽进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33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术后肠梗阻症状均获缓解,肠蠕动恢复良好,行Ⅰ期切除吻合术22例,Ⅰ期切除近端造瘘Ⅱ期吻合术7例,单纯造瘘3例,捷径吻合术1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1例,均经换药引流1周后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正确的术中操作和围手术处理是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放性48例,闭合性108例,根据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诊治方法。结果:除5例患者因严重的肝破裂、失血性休克医治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均在积极抗休克、剖腹探查、抗生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其中1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过换药治疗后延期愈合,治愈率为96.79%。结论:闭合性或开放性腹部外伤的早期诊断及剖腹探查,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4月于本院普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复发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结果示双侧病变109例(83.8%),单侧病变21例(16.2%),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8例(6.2%);因复发需要再次行手术治疗者6例(4.6%)。术中出血量少,未出现甲状腺危象、喉神经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目前手术治疗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但因其复发率较高,应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其术式及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1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患者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内复发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缝合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对2008-09~2011-03间,收治的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患者,行开腹探清病灶后,着重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并酌情行Ⅰ期胃大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行单纯缝合修补术39例,Ⅰ期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住院时间10~21 d,平均14.5 d。本组患者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38例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随访率90.48%。38例患者均做胃镜或钡餐检查,其中:34例治愈,治愈率89.47%;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0.52%。4例中,3例患者出现溃疡病一般症状,继续口服抗溃疡药物后症状减轻或改善,无需再手术治疗;1例经胃镜等检查为胃窦部溃疡复发,因瘢痕大,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痊愈。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阻断病情继续发展的优点,术后继续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48例开胸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和肋骨内缝合技术关胸,比较两种不同的关胸方法对术后疼痛的影响,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联合应用奥曲肽和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的动物实验,探讨其减轻急性胰腺炎和肺损伤的可能性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SD大鼠APALI的实验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奥曲肽组(O组)、灯盏花素组(B组)及奥曲肽联合灯盏花素组(OB组),其中后4个组按照6h和12h又分别分为两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SD大鼠.各组实验结束后提取血清,检测AMY、TNF-α、IL-18和IL-10的含量(ELISA法),留取左肺组织,部分肺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并在光镜下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SAP组AMY、TNF-α、IL-18及肺W/D含量明显高于SO组,同时间O组和B组AMY、TNF-α、IL-18及肺W/D含量明显低于SAP组;同时间OB组肺组织AMY、TNF-α、IL-18明显低于O组和B组,而IL-10明显高于O组、B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示SO组肺组织无明显损伤;各治疗组肺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其中OB组较O组和B组减轻.结论 奥曲肽联合灯盏花素的应用比单用时能更显著的减轻胰腺和相关性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8和TNF-α等炎症介质的活性和升高IL-10抗炎细胞因子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抑制促血管生成素基因表达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抑制促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表达后时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体外成瘤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Ang-2基因在肝癌血管生成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研究抗血管生成疗法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携带Ang-2基因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特异干扰性小RNA(siRNA)基因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系,并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是否成功构建了抑制Ang-2基因表达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将63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转染和未转染siRNA基因的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及不携带Ang-2基因SMMC7721肝癌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产生肿瘤结节,观察肿瘤的生长的速度并对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进行检测.结果: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以及用免疫荧光法从蛋白质水平均证实新构建的肝癌细胞系成功抑制了Ang-2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抑制了Ang-2基因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数量较未转染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Ang-2的表达增强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成瘤性并促进了肿瘤组织中的血管生成.抑制Ang-2的表达可以明显减弱这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和CA125在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系统检测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9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125的水平,与大肠良性肿瘤患者5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结果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在大肠癌组明显高于大肠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大肠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CEA,CA19-9和CA125的水平随大肠癌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其敏感性与病理分期程度相关;采用三项联检可提高大肠癌诊断的敏感度(62.7%)和特异度(96.5%)。结论三种肿瘤标志物血清CEA、CA19-9和CA125对大肠癌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联合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