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发扬我国民间传统中医治疗痧症的方法。方法:根据前人治痧经验,运用腋下捏筋、手指拉拔、穴位按摩、针刺放血及配合通用解痧汤综合治疗痧症200例。结果:急性痧症177例全部治愈;慢性痧症18例,治愈16例,好转2例;痧症凶候5例,治愈3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综合治疗痧症疗效迅速,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辅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HD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6 min步行试验(6 MWT)距离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后,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2组左心室舒张末径(LVDED)和观察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径(LVSED)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P0.01);观察组LVEF、SV均高于对照组(P0.05),LVSED、LVDED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T-proBNP含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6 MWT距离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P0.01);观察组血清NT-proBNP含量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6 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血、尿常规及肝功能等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辅助治疗CHD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清NT-proBNP水平,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患者的自主步行能力,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升清泄浊法结合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升清泄浊法结合改变生活方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组,各62例,运用升清泄浊中药结合改变生活方式治疗为治疗组,仅改变生活方式干预为对照组。以CT肝/脾比值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脂肪肝消失(肝/脾CT比值>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和腰围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升清泄浊法结合改变生活方式治疗NAFLD可减轻甚至逆转脂肪肝严重程度,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芪通痹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气虚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14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分别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通痹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细胞黏附因子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和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均<0.05);心绞痛发作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均<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均<0.05);细胞黏附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均<0.05)。结论参芪通痹汤治疗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控制血压水平,并有助于下调细胞黏附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四妙散加味与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四妙散加味与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痛风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四妙散加味,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四妙散加味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秋水仙碱组,其对血尿酸的改善亦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且安全性高。结论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