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和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53例采用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25例(Endobutton组),螺钉内固定28例(螺钉组),比较两组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及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两组间术前、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TBCS、TBO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button组AOFAS评分优良率92.0%,螺钉组AO-FAS评分优良率89.3%,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允许早期负重,不需常规取出,其治疗效果与传统的螺钉固定方式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6-07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0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切开组),23例采用闭合复位(闭合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初期内翻角、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内翻角丢失情况。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5(12~24)个月。与闭合复位组比较,有限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更多,骨折复位质量更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末次随访内翻角丢失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术后初期内翻角、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是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应根据股骨粗隆下骨折的解剖及移位特点在主要骨折块位置作小切口辅助复位,提高骨折复位质量,以利于骨折愈合并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定量感觉检查的相关特点,以及定量感觉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明基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就诊的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守组与手术组,每组35例,分别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和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采用类似极限法定量感觉检测小腿外侧部、足背外缘部皮肤的温度感觉、外踝部的振动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病侧H反射和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视觉类比法评价进行坐骨神经疼痛评分,分析其变化及差异。并根据定量感觉检查结果,将70例患者按感觉异常的轻(Ⅰ组)、中(Ⅱ组)、重(Ⅲ组)分为三个组,分析三组腰椎间盘突出度与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治疗后20 d评价,保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0%)与手术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评价,保守组(包括病侧和健侧)与手术组小腿外缘的热觉、热痛觉和冷痛觉比较,足背的热觉、热痛觉比较,以及外踝部的振动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Ⅰ、Ⅱ、Ⅲ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三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按Ⅰ、Ⅱ、Ⅲ组顺序,腰椎间盘突出度依次加大(P<0.01),疼痛评分随腰椎间盘突出度的递增而递升(P<0.01),即Ⅰ组疼痛改善最佳,Ⅲ组疼痛改善最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按Ⅰ、Ⅱ、Ⅲ组顺序随腰椎间盘突出度的递增而递降(P<0.05)。结论坐骨神经痛定量感觉检查是否有异常,可能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纯椎间融合器(Cage)后路椎间融合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10例伴腰椎终板信号改变(Modic改变)的慢性腰痛患者,采用小切口经后路单纯Cage椎间融合治疗,评价比较术前、术后初期的椎间隙高度,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JOA、ODI值.结果 术后随访3~42个月,平均27.9个月,椎间隙高度术前、术后初期、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9±0.7)mm、(8.0±0.5)mm和(7.8±0.6)mm,术后初期明显增加(P<0.01),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降低(P>0.05),JOA值术前(17.0±2.7),末次随访时(22.4±3.7),ODI值术前(35.2±10.2),末次随访时(18.2±11.3),JOA值、ODI值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后路单纯Cage椎间融合手术对于慢性腰痛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闭合复位失败的2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结果 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测量:内外翻成角0°~5°(1.9°±1.7°);前后成角0°~10°(4.3°±2.6°);内外旋0°~10°(5.5°±2.6°);下肢缩短0~1.5(0.4±0.5)cm.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对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04进行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治疗的28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资料。于术后早期、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内侧关节间隙(MW)。记录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时AOFAS评分(92.4±2.66)分较术后3个月时(85.3±3.52)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93.2±2.2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TBCS、TBOL及M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具有功能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