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复发仍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肿瘤多肽疫苗是有望克服MRD的免疫疗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WT1、RHAMM、BCR-ABL、PR1多肽疫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PRAME、Survivin等多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新进展,及不规则肽疫苗、新型免疫佐剂、结合肽疫苗、Ad-tWT1疫苗等增强疫苗免疫治疗效应的最新措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naja naja actra venom component,NNAVC)诱导KG1a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a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Annexin V-FITC/PI荧光染色法进行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的活性,ELISA法检测胞质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TRAIL死亡受体(DR4、DR5)和诱骗受体(DcR1、DcR2)的改变。结果 NNAVC作用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aspase-9、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被激活,胞质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NNAVC具有降低死亡受体DR4和诱骗受体DcR1的表达率,而提高DR5和DcR2的表达水平的作用。结论线粒体凋亡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均参与NNAVC诱导KG1a细胞凋亡的过程,这可能是NNAVC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Ori(2.5、5、10 μmol/L)作用于ARH-77细胞,MTT法检测ARH-77细胞的增殖,相差显微镜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RH-77细胞的早期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caspase 8凋亡试剂盒检测ARH-77细胞caspase 8的活化。结果:Ori对ARH-77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10 μmol/L Ori作用于ARH-77细胞24 h后可见细胞变小、胞质中出现空泡,并可见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Ori(2.5、5、10 μmol/L)处理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5.07±0.78)%、(21.00±1.49)%和(27.45±2.47)%,均高于对照组的(5.27±1.46)%(P<0.01)。不同浓度Ori(2.5、5、10 μmol/L)处理后,反映Δψm的绿色荧光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80±0.75)%、(36.81±2.27)%和(49.48±1.10)%,均高于对照组的(16.96±0.50)%(P<0.01),提示ARH-77细胞凋亡有显著增加。同时,Ori处理可上调ARH-77细胞caspase 8的活性(P<0.01)。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明显诱导多发性骨髓瘤ARH-77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内、外源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组分(Naja Naja Actra Venom Component,NNAVC)与活化免疫细胞联合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系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NAVC对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测定活化免疫细胞对KG1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NNAVC与活化免疫细胞联合杀伤KG1a细胞以及NNAVC作用后存活的KG1a细胞对活化免疫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NNAVC对KG1a细胞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而活化免疫细胞对KG1a细胞的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升高(6.25∶1、12.5∶1和25∶1)分别达到12.30%、24.85%和52.26%.NNAVC与不同效靶比(10∶1、20∶1)的活化免疫细胞联合,对KG1a细胞的杀伤率达到56.21%和85.59%,高于两因素各自的单独作用效果.以不同浓度NNAVC杀伤后存活的KG1a细胞为靶细胞,活化免疫细胞对其杀伤活性在效靶比为10∶1时分别为25.65%、31.33%、28.63%和16.78%,在效靶比为20∶1时分别为40.62%、44.70%、44.62%、40.72%.结论:NNAVC与活化免疫细胞在体外均可以有效杀伤KG1a细胞,二者联合应用能够增强对KG1a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舒尼替尼诱导耐药鼻咽癌CNE2/DDP细胞表达NKG2DLs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舒尼替尼诱导高、低表达ABCG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分子的耐药鼻咽癌CNE2/DDP细胞(简称ABCG2highCNE2/DDP细胞、ABCG2lowCNE2/DDP细胞)中NKG2D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NKG2DLs)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Caspase8活化试剂盒和线粒体膜电位法分别检测NK细胞处理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和ABCG2lowCNE2/DDP细胞caspase8活化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RTPCR检测舒尼替尼处理前后两种CNE2/DDP细胞DNA损伤修复系统相关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结果:CNE2/DDP细胞+NK细胞组中两种CNE2/DDP细胞caspase8活性均明显增强;舒尼替尼处理后的ABCG2low CNE2/DDP细胞+NK细胞组和ABCG2highCNE2/DDP细胞+NK细胞组中caspase8的活性是处理前的2~2.5倍(P<0.01)。舒尼替尼预处理后,CNE2/DDP细胞和NK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两种CNE2/DDP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76.58±2.32)%和(73.11±1.93)%,较舒尼替尼处理前明显降低(P<0.05)。舒尼替尼可上调两种CNE2/DDP细胞中ATR、CHK1和CHK2 mRNA的表达,并诱导P53和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舒尼替尼可能通过激活DNA损伤修复系统相关信号分子和NFκB的表达,诱导耐药鼻咽癌CNE2/DDP细胞NKG2DLs的表达,同时经由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和线粒体信号通路增强NK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及生物学改变.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 随机分为2组:青年对照组和衰老模型组.衰老模型组大鼠每天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 剂量为400 mg/kg, 连续注射4个月.分别从青年对照组和衰老模型大鼠的骨髓中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表面抗原, 比较两组原代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和增殖情况, 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结构变化.结果:两组体外培养的原代和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差异,早期呈集落样生长.FCM检测显示, 两组BMSCs的免疫表型一致, CD29和CD44为阳性表达, CD34. 和CD45为阴性表达.两组细胞都具有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能力.与青年对照组相比, 衰老模型组BMSCs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地降低(P<0. 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衰老模型组BMSCs呈现衰老的 形态和结构变化, 核膜内折, 细胞质内存在大量空泡, 内质网和线粒体增大或肿胀.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体外培养的衰老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衰老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IL-15激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处理后的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锥虫蓝拒染法检测NCTD对Raji细胞和PBMC细胞增殖的影响;LDH释放法检测IL-2、IL-15激活后的PBMC对K56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IL-2、IL-15诱导后PBMC表面NKG2D的表达,以及NCTD作用前后Raji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的表达.结果:NCTD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但对PBMC增殖无影响(P>0.05).在效靶比为10∶1、20∶1时,IL-2、IL-15激活的PBMC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较未激活的PBMC明显增高[(52.42±3.89)%vs (15.82±5.12)%,(79.55±9.22)%vs(27.67±3.66)%,P<0.05];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杀伤率较未经NCTD处理的Raji细胞明显增高[(23.63±6.20)%vs (5.04±1.25)%,(41.80±4.09)% vs (8.59±2.19)%;P<0.05],且IL-2、IL-15激活的PBMC对NCTD处理后Raji细胞的杀伤率较NCTD处理前明显提高[(38.97±2.76)% vs(13.19±3.67)%,(63.09 ±7.30)% vs(19.89 ±4.15)%;P<0.05].激活后PBMC表面NKG2D表达率升高[(44.91±5.85)%vs (25.28±7.69)%,P<0.05].NCTD作用后Raji细胞表面NKG2D的配体ULBP2表达显著升高[(12.69±3.99)%vs(1.03 ±0.42)%,P<0.05],而其他配体MICA、MICB、ULBP1、ULBP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CTD联合细胞因子IL-2、IL-15处理能增强PBMC对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其机制与NCTD上调Raji细胞表面ULBP2表达和细胞因子上调PBMC表面NKG2D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表达的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配体(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NKG2DLs)与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B kappa, NF-κB)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 μmol/L舒尼替尼处理HepG2细胞24 h前后NF-κB基因家族成员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合成NF-κB1、NF-κB2和RelB siRNA引物,通过脂质体法将目的基因siRNA转染于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转染前后HeG2细胞内NF-κB1、NF-κB2和RelB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前后HepG2细胞NKG2DLs表达率。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舒尼替尼处理HepG2细胞后,NF-κB1、NF-κB2和RelB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主要以NF-κB2 mRNA和RelB mRNA升高为主。荧光显微镜观测siRNA转染后HepG2细胞红色荧光表达率约为60%,干扰效率达95%以上。siRNA转染后HepG2细胞内NF-κB1、NF-κB2和Rel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iRNA转染+药物组NKG2DLs表达率明显低于药物处理组(P<0.05)。结论: 首次揭示了舒尼替尼通过NF-κB旁路途径诱导肿瘤细胞表达NKG2DLs。  相似文献   
10.
和厚朴酚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 KG1a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人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X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对KG1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HNK作用后KG1a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RT-PCR法检测KG1a细胞Bcl-2、Bid、Bax、Bak、Bad、P53、NF-κB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HNK(2.5、5、8、10、15、20、40μg/ml)对KG1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其中24、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23、8.25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HNK(5、10μg/ml)处理后,KG1a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1.16±1.27)%和(21.46±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1.10)%(P<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HNK(10μg/ml)处理后KG1a细胞内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显著上调,Bad轻度上调;抗凋亡基因NF-κB表达显著下调。结论:HNK能诱导人急性髓性白血病KG1a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Bad基因表达上调及NF-κB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