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经验总结(附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腔内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5月6例降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患者施行腔内修复术的病例资料。结果真性动脉瘤2例,假性动脉瘤1例,夹层动脉瘤3例,共植入支架8枚。术后内瘘大出血死亡1例,腹股沟血肿1例,其余患者均于术后2 d下床活动。未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截瘫、腹胀、肾衰、脑梗塞、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后1周复查CT,支架无扭曲移位,封堵效果满意。结论腔内修复术的近期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短瘤颈者,DeBakeyⅠ、Ⅱ型夹层动脉瘤患者,累及重要血管的主动脉瘤患者如何进行腔内修复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切除肿瘤的彻底性,防治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共2162例,介绍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手术切除率97%,发生吻合口瘘207例,平均发生率为9.9%,围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相对彻底地切除病灶(食管切除长度〉80%)并使"三野"淋巴结清除成为可能,"三切口"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降低这一并发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15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切除肿瘤的彻底性和防治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的有利性。方法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共1559例,介绍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手术切除率97%,手术死亡率为“0”。发生吻合口瘘155例,发生率为9.9%,无手术死亡。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其它术式对肿瘤的切除更彻底,对“三野”淋巴结的清除更容易,对腹腔粘连的处理更方便,减少了术后脓胸、胸胃综合征、乳糜胸、幽门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食管癌手术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因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肺隔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循环动脉供血而成。本病较少见,由于临床缺乏特异性,且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术前误诊率较高,文献报道[1]误诊率为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幽门梗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经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幽门梗阻的10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幽门球囊扩张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贺建胜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04,32(2):122-124
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成体干细胞由于不存在伦理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 ,更为广大学者所青睐。本文对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孔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应用单孔法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35例。术中准确定位T3和T4交感神经节位置,在同一10mm trocar内置入微型胸腔镜和电凝钩,在第3或第4肋骨头表面将交感神经链电灼切断,并沿该肋骨表面向外侧延伸2~3cm以切断可能存在的旁路上传神经纤维。分别于交感神经链切断前后记录掌温变化。结果 35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单孔手术,未出现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血气胸、心动过缓以及霍纳氏综合征等并发症。双侧手术时间25~56 min,平均32 min。掌温升高(2.5±0.6)℃。术后住院1~4 d,平均2.5 d。术后第2~3天出现轻度代偿性出汗3例,部位分别在背部和大腿,7~15 d自行缓解消失。35例术后随访1~34个月,平均20.4月,术后双手多汗症状完全消失,并由湿冷转为干燥,温暖而红润,有效率达100%(35/35);腋窝和足底多汗症状的缓解率分别达92.3%(24/26)和82.7%(24/29)。结论 单孔法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微创、安全简便、定位准确、疗效确切、切口隐蔽美观,符合美学要求,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去污剂-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去氧胆酸钠法去除新鲜牛心包组织上细胞的效果和保护基质的能力,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满意的支架材料。方法应用3种方法处理新鲜牛心包组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和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改变;热皱缩实验、拉力测试观察基质的物理性能变化;DNA抽提比较脱细胞前后细胞数量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能完全去除细胞,但是与去污剂-酶消化法比较,其它两种方法对基质破坏明显。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脱细胞效果好,且有良好的保护基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Boerhaaves综合征,是胸外科少见但比较凶险的急性疾病,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重视不够,常延误诊断及治疗[1].我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3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34~80岁,平均58.5岁.均有呕吐病史,其中28例发生在饱餐或饮酒后,2例为清晨空腹刷牙时诱发呕吐所致,1例为喷洒农药后呕吐导致,发病到入院确诊时间为4h~7d.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和发热,23例有呼吸困难,8例可触及颈部皮下气肿,5例伴有感染性休克.胸片或胸部CT检查发现左侧液气胸26例,右侧液气胸4例,1例患者仅表现为纵隔气肿.纵隔内密度不均,组织结构不清,食管破裂处管壁增厚,后纵隔可见气体影.有液气胸者行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均发现带有酸臭味的浑浊液体,口服美蓝后均有蓝色液体引出;1例纵隔气肿患者行食管碘油造影,发现有造影剂外溢至纵隔.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食管穿孔是胸外科少见但比较凶险的急性疾病,由于临床重视不够,常延误诊治。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该病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