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区性延续性护理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院外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云南地区PCI术后病人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云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PCI术后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地区性延续性护理管理。根据简明生活质量量表和遵医行为、心血管事件调查表对两组病人出院后12个月的遵医行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生活质量得分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除"规律服药""心源性休克/猝死"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区性延续性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云南地区PCI术后病人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3.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3月-2005年12月舳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及病因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5mg,2次/d,直至20mg,2次/d,即达目标剂量;对照组用谷维素。共双盲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NYHA改善显效3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心功能NYHA改善显效2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8.9%(P〈0.05)。两组LVEF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R、6min步行实验检测(6-MWT),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取得的疗效。方法:老年慢性心衰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及病因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用倍他乐克开始为6.25mg2/d,病情稳定后逐步调整到25-50mg/d,每日2次,加螺内酯40mg/d、地高辛0.25mg/d,7天后改为0.125mg/d半月、卡托普利12.5mg,3/d。病情稳定后逐步调整到25mg3/d。对照组:双氢克尿塞25mg2/d,、卡托普利、地高辛用法同治疗组。给药期间患者血压不低于90/60mmHg,心率不低于55次/分;结果:两组病人经治疗6~12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R、CI、EF、6-MWT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6~12月后因心衰恶化再住院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对老年患者长期治疗可减少住院率,明显提高LVEF和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成率。我们认为倍他乐克、加螺内酯、地高辛、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化"院校合作"临床教学模式对本科护生实习效果的影响,为提高临床实习效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科实习护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院校合作"临床教学模式,包括组建教学师资、制订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方案。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行为表现优于对照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在本科护生实习中引入系统化"院校合作"临床教学模式,能提高实习满意度,为临床护理教学的改革和改善护理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螺旋内脂与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洪林  刘凡  许家素 《重庆医学》2006,35(16):1497-1498
目的观察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螺旋内脂治疗慢性心衰与联合缬沙坦治疗CHF疗效的比较,旨在了解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70例CHF患者,男38例,女32例,年龄50~74岁,(63±11.5)岁,心功能Ⅱ~Ⅲ级,EF<45%,其中心功能Ⅱ级30例,心功能Ⅲ级40例,随机分为螺旋内脂治疗组36例和缬沙坦对照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心功能及病因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螺旋内脂40mg.次-1.d-1,病情稳定后逐步调整到20mg,1次/d。对照组缬沙坦40mg.次-1.d-1,1周后加到靶剂量80mg 1次/d。规范用药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改善NYHA,分别为91.7%与94.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再住院率治疗组明显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心衰,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螺旋内脂优于联合缬沙坦。  相似文献   
7.
从提高重视和注重管理、应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识别鼻胃管非计划性拔除(UEX)高危病人、改进鼻胃管的固定方法、合理使用肢体约束、应用有效的管理方法五方面阐述鼻胃管UEX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常见的胸腔积液、腹水症状需要进行引流,以减少并发症。传统的方法是进行胸腹腔穿刺抽液。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进行胸腹水引流。其优点是创伤小、疼痛轻,对胸膜刺激小、安全性高~([1]),且引流系统密闭,留置时间长、能反复抽液及引流,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感染率、减少工作量与患者住院费用~([2])。但是在引流中,引流袋接口口径大于中心静脉导管接口,难以连接。过去常采用灭菌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取得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l组54例,缬沙坦2组5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心功能及病因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缬沙坦l组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2周后血压平稳且患者能耐受时增至160 mg;缬沙坦2组给予80 mg,每日1次.给药期间患者血压不低于90/60 mm Hg,心率不低于55次/分.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改善[分别由缬沙坦1组的(32.45±12.1) 上升到(55.35±13.1),缬沙坦2组(32.56±15.1)上升(46.45±16.1),P<0.05)],6 min步行试验检测(6-MWT)缬沙坦l组较缬沙坦2组有明显改善[缬沙坦1组由(310.35±67) 增加到(425.6±58.9);缬沙坦2组由(321.86±71) 到(356±59.2),P<0.05)],两组6个月后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3%与19.2%,P<0.05),心率、血钾、肌酐无明显改变.结论 大剂量缬沙坦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长期治疗可减少住院率,明显提高LVEF和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病例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年龄40~76岁,平均55.2±13.6岁。男性20例,女性12例;观察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2~74岁,平均53.6±5岁。心功能分级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IV级。治疗组IV15例,Ⅲ级17例;对照组IV级10例,Ⅲ级15例。病因:治疗组冠心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高心病8例、风心病7例、肺心病5例;对照组:冠心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高心病6例、风心病7例、肺心病4例。两组之间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50ml加入2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地高辛0.25mg/d口服,7天后改为0.125mg/d,同时用卡托普利、利尿剂14天为一疗程。观察组地高辛卡托普利、利尿剂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显效5例为15.6%,有效17例为53.1%,有效率为68.7%。无效10例31.3%。观察组显效2例为8%,有效12例为48%,有效率为56%,无效11例为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加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