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颅脑外伤诊断中CT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颅脑外伤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剂量CT检查,观察组行低剂量CT检查,对比两组扫描辐射剂量、头颅病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DLP、CTDIw更低,差异明显,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儿童急性颅脑外伤诊断中低剂量CT检查方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病变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甲状腺腺瘤为良性病变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变,约占甲状腺上皮性肿瘤的60%[1],而甲状腺腺瘤中绝大多数腺瘤为滤泡性腺瘤。本文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的相关资料,重点分析其CT特点,总结其CT征象,探讨CT在滤泡性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价值。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结节CT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90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病例采用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病例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给出CT诊断,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良性结节79例,甲状腺癌11例,病理学检查示良性结节83例、甲状腺癌7例。CT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为95.18%(79/83),良性结节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为边缘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及无淋巴结转移,占93.98%(78/83),恶性组仅1例出现[14.29%(1/7)],甲状腺癌主要CT征象有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混杂不均,多伴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71.43%(5/7)]。结论 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掌握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主要CT征象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表现,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共26侧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手术及病理资料。重点分析的指标有病灶形态、边界、密度、钙化、淋巴结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结果 20例患者术前CT检出病灶19例(25侧甲状腺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6.15%(25/26),1例峡部结节性甲状腺肿未检出,漏诊率为3.85%(1/26)。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15侧甲状腺),诊断准确率为60.00%(15/25),术前诊断良性病灶17例(22侧甲状腺),诊断符合率88%(22/25)。结节性甲状腺肿CT主要征象为病灶常多发占90.00%(18/20),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楚占88.46%(23/26),无淋巴结肿大及周围组织受侵(100.00%),肿瘤可合并钙化占23.08%(6/26),囊变/出血占46.15%(12/26),密度可均匀占61.54%(16/26)或不均匀占30.77%(8/26)。增强后病灶轻度至中度强化,瘤内坏死囊变区域无强化。结论 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检出率高,掌握其主要CT征象有助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良性组32例(24例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腺瘤),恶性组8例,均采用常规CT平扫和同层动态灌注扫描,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比较两组患者各种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良性组BF、BV、PS、MTT及TTP值分别为(126.9±11.58)ml/(100g.min)、(35.19±2.73)ml/100g、(35.70±2.35)ml/(100g.min)、(8.41±0.92)s、(16.47±1.66)s;恶性组分别为(66.32±4.68)ml/(100g.min)、(23.23±3.88)ml/100g、(38.12±2.08)ml/(100g.min)、(15.22±0.26)s、(10.89±0.87)s。良性组与恶性组各灌注参数比较,BF和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结节之间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对甲状腺结节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分析各种灌注参数的差异,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typical aortic dissection,AAD)是指没有内膜撕裂口的主动脉夹层,可继续发展成为主动脉夹层或自行吸收,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有很高的危险性和致死率[1],故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CT检查尤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软件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2]。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14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MSCT检查资料作一系统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1.5T磁共振(MR)在诊断胶质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到该院检查的80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当时的诊断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128层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观察组38例,采用1.5T MR扫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分级诊断情况及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检测的准确性(97.36%)及敏感性(94.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准确性(80.95%)和敏感性(6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论是在低级别胶质瘤的检出率还是高级别胶质瘤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低级别胶质瘤检出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5TMR对胶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胶质瘤较为理想的诊断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1岁,3天前体检接受双肾B超检查时发现右肾异常,患儿无明显不适,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彩超示:右肾增大,形态失常,其上极可见5.8 cm×3.9 cm实性包块,边界清楚,内见大量团状强回声,包块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MSCT示右肾上极见混杂密度影,大小约为5 cm×4 cm,肿块内可见片状钙化影,边缘尚清,增强后实质部分轻度持续强化(图1、2).术中见右肾上极5 cm×4 cm×5 cm大小包块,质硬,呈灰白色,上极与肝粘连,背侧与膈肌粘连.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伴玻璃样变及钙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脑膜瘤病理分型MRI成像的特点,探寻MRI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MRI检查手术病理结果为脑膜瘤的12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影像学特征进行测量、评分、统计,与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WHOⅠ、WHOⅡ、WHOⅢ型之间的MRI特征差异,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的特点。结果:WHOⅠ型T1WI信号常稍低于或等于灰质;T2WI信号常等于或稍高于灰质。WHOⅡ型和WHOⅢ型的T1WI、T2WI信号一般等于灰质。WHOⅠ、WHOⅡ、WHOⅢ三型在强化程度、均匀度、血管流空、分叶、脑膜尾征、最大径、水肿范围及ADC值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WHO分级越高,肿瘤越大,分叶和血管流空越多见,水肿范围越大,ADC值越低,强化越不均匀。部分病理亚型的脑膜瘤MRI特征鲜明。结论:MRI对脑膜瘤术前病理WHO分级、病理亚型初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进型MSCTU+IVU检查方法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要采用IVU、MSCTU两次检查来明确诊断的患者24例行改进型检查方法,与传统方法 IVU组(203例)及CT组(230例)比较;传统方法组将分别行IVU、MSCT检查,联合检查组采用改进型的IVU+MSCTU检查。结果:经临床证实,MSCTU+IVU组对结石定性诊断结果低于常规CT组,对泌尿系肿块、感染性病变、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结果高于IVU及常规CT两种检查。结论:改进型MSCTU+IVU联合检查方法降低碘对比剂用量,减少了CT辐射剂量,术前可较全面评估泌尿系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