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院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防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3~2008年106 001例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分析其阳性结果.结果 初筛阳性160例,确认阳性140例,符合率为87.50%,阳性率为0.132%.140例感染者中男102例,女38例,年龄19~93岁,其中31~40岁最多(40%).科室分布:内科55.71%,外科43.57%,其他科室0.71%.结论 常规对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3例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詹廷西  谭兵  张国珍 《重庆医学》2008,37(12):1329-1330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23例患者或供者,使用MCS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和处理。结果每例采集1~2次,共44次,出现不良反应24次(54.55%),其中枸橼酸盐毒性反应15次,血流通路障碍6次,低血容量反应1次,回输过快反应1次,微量渗血1次。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后,不良反应消失,23例均能采集到足量的单个核细胞和CD34 细胞。结论运用MCS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以枸橼酸盐毒性反应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为医院艾滋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9年期间部分住院病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清HIV抗体,并对其人口学特征、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43 719人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232例,阳性率为0.16%。其中男性169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2.68∶1;以中青年为主,21~50岁占77.16%;已婚者为主,占82.33%。232例感染者分布于医院的27个临床科室,内科占56.04%%,外科占42.24%,其他科室占1.72%。2003年检出率最低,为0.025%;2009年检出率最高,为0.244%。结论在综合性医院,HIV的检出率逐年上升,近2年上升幅度较大,感染者分布科室广。建议综合性医院对所有住院病人均进行HIV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笔者将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第4代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HIV(1+2)抗体与P24抗原联合检测]和胶体硒法在临床检测HIV中的特点。方法分别用第4代ELISA检测试剂和胶体硒试剂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样本送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Western blot确证试验。结果第4代ELISA试剂检测、胶体硒检测及Western blot检测HIV的阳性率分别为0.34%、0.29%及0.27%。第4代ELISA的HIV漏检率(1.3%)低于胶体硒法(4.9%),而其检测HIV的假阳性率(0.03%)高于胶体硒试剂(0.01%)。结论第4代ELISA和胶体硒法联合应用可提高HIV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用血周期、保证输血正确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输血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设计智能化血库储血库位管理方法,应用"库位号"来唯一确定某一血袋在储血冰箱中的位置。结果通过库位管理可以准确快速地了解某1袋血是否已配给患者,在配血时能快速找到对应配血管在试管架上的位置,在发血时可精确定位该血袋在储血冰箱中的位置。结论这一新型库位管理方法能极大地节约发血和配血的时间,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错误发生,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阵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rray-ELI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和Array-ELISA同时检测150例样本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HBsAg,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对150例样本的检测结果经卡方检验证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HBsAg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6.7%,其余指标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均为100.0%。结论Array-ELISA与ELISA试剂盒有极高的符合率,初步证明其可以满足临床输血前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谭兵  詹廷西  李青  李成  吕莉  邢燕  张国珍 《重庆医学》2011,40(28):2862-2864
目的对比分析HIV抗体筛查试验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探讨抗体筛查阳性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参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对HIV抗体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试验进行确证。结果 287份筛查阳性标本经WB确证后,251例为HIV-1型抗体阳性(87.46%),16例不确定(5.57%),20例阴性(6.97%)。ELISA、胶体硒法与WB试验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9.96%和90.29%。WB试验阳性、不确定和阴性标本的EIISA平均S/CO值分别为16.93、6.996和5.568。S/CO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6,与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18.75%;大于或等于6而小于10,阳性符合率为69.23%;S/CO值大于或等于10,阳性符合率为97.05%。确证为HIV-1型抗体阳性的标本,gp160、gp120、gp41、p66、p51、p24出现频率都在95%以上。结论筛查试验存在一定假阳性结果,随着S/CO值的增高,与确证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也升高,但是高S/CO值样品并不代表感染HIV,HIV抗体结果报告必须以WB结果为准。WB确证方法在不确定标本中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9.
脐血血浆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脐血血浆 (CBP)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增殖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MTT法检测CBP对K5 6 2细胞的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相关核抗原 (PCNA ,Ki 6 7)表达。结果 细胞生长曲线可见CBP作用 2 4h即观察到抑制作用 ,随时间增加 ,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TT法结果与生长曲线结果相符。CBP作用 3d后 ,S期细胞数减少 ,G0 /G1 期细胞增多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并出现G0 /G1 期凋亡细胞。CBP作用后 ,K5 6 2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PCNA、Ki 6 7表达阳性程度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BP对K5 6 2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与浓度、时间正相关 ;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下调PCNA、Ki 6 7表达 ,抑制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慧  李青  詹廷西  余泽波 《重庆医学》2015,(13):1861-1862
医学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输血科已发展为集储供血、检验、输血治疗及教学科研多种职能于一体的综合科室.培养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对输血医学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发达国家,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输血医学专业,采取“学院式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并行的教育模式[1];在我国,目前输血医学教学包含在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和检验医学专业中,所占比例相当有限[2].输血科实习生主要来自医学检验系、临床医学系两部分[3],实习阶段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工作者的关键过程[4].因此,输血科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医学教育质量和输血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