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覃少强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51-1052
气管切开置管的方法有多种,在临床工作中,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基层医院的条件,摸索出一种新的方法(简称双针法),不仅费用少,还可以达到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目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覃少强 《海南医学》2005,16(6):153-154
国际先进国家医院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救治——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其中院前急救是EMSS的首要环节和基础,因此完善院前急救的模式及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了解院前急救的一些特点,将有利于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及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我院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院前急救的工作情况,就若干特点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覃少强 《海南医学》2006,17(9):76-77
血、气胸合并休克,病情危急凶险,院前急救工作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值得探讨.今笔者就工作中的一点感受,择病例三个,试予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以心肺复苏乌斯坦因(Utstein)评估模式评价海南省13家医院心搏骤停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心肺复苏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Utstein指南基础上设计“海南省心肺复苏Utstein注册登记表”,在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对海南省13家医院急诊科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注册登记。通过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前瞻性描述性研究。结果 1125例心搏骤停患者男性占73.8%,女性26.2%,年龄为(53.9±13.1)岁,既往病史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其次为高血压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3.8%,成活出院为7.4%。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的患者中发病l min内获得心肺复苏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8%和49.4%。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和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ROSC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心室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88例(16.7%),其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分别为58.0%,21.8%。心源性心搏骤停448例(39.8%);其中院内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6.3%,11.6%,成活出院率分别为11.5%,3.3%。非心源性心搏骤停677例(60.2%)。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69.8%和30.2%,成活出院率分别为7.4%和7.3%。结论 心搏骤停更常见于男性。慢性疾病在本组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最为多见。院内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成活出院率均明显高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室纤颤/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及成活出院率高于其他类型初始心律的患者。缩短心肺复苏启动时间有助于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成活出院率。  相似文献   
5.
改良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应用日益广泛。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于2006年始开展这一技术,成功抢救了不少急危重症患者。但同时发现该术式尚有不足之处,少数患者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