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新生儿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1解放军总医院及其309临床部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早产儿27例及足月健康儿10人。将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的早产儿分成3组:出生后即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新生儿早期干预组(n=10),生后1个月~1岁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婴儿早期干预组(n=12)。将1岁后才就诊的早产儿(n=5)设为非早期干预组;正常健康足月儿设为足月儿组(n=10),生后即接受指导和随访。在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采用不同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在生后1周及4周即新生儿期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价新生儿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包括5部分内容,即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1个月后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检查幼儿的大运动发育建立时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早产儿27例,足月儿10人。①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分中5部分内容评分:新生儿早期干预组在生后4周均明显高于生后1周(t=-4.12~-6.82,P<0.05)。足月儿组在生后4周虽较生后1周时有所进步,但无明显差异(P>0.05);生后4周时新生儿早期干预组与足月儿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4组婴儿神经运动发育存在差距,但随着干预指导的进行,早期干预组可翻身、抬头、独坐时间晚于足月儿组犤(3.7±0.25),(4.3±0.34),(6.7±0.35)个月;(3.0±0.27),(3.5±0.13),(6.1±0.19)个月,t=6.16,6.99,4.70,P<0.01犦;可爬、站、走时间接近足月儿犤(8.7±0.68),(10.2±0.74),(13.0±1.28)个月;(8.2±0.22),(9.8±1.07),(12.9±0.84)个月,P>0.05犦。婴儿期干预组和非早期干预组在大运动发育时间明显落后于足月儿组(t=4.89~8.91,P<0.01)。结论:新生儿早期干预较婴儿早期干预及1岁以后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使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接近足月儿。  相似文献   
2.
我国临床护士基础护理认知状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护士在基础护理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分析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认知水平及基础护理质量,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基础护理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1-2月调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30名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知不全面;(2)不同文化程度、职称等级、就业状况和不同护龄的护士群体之间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影响因素对临床护士基础护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工作量大、基础护理是软指标、患者不配合、实施基础护理有服侍人的感觉、护士长的认同和赞许、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稳定性差。结论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其认知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示有关部门应认清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护士群体采取不同措施,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认知水平,以保证基础护理质量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4.
护生基础护理实习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护生的职业态度、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及能力现状,提示应重视护生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生服务意识及加强护生临床带教管理等对策,以提高和完善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规范其临床基础护理实践,促进个人发展,利于其牢固专业思想。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新生儿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6/2004-01解放军总医院及其309临床部病房及门诊收治的早产儿27例及足月健康儿10人。将1岁以内接受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的早产儿分成3组:出生后即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新生儿早期干预组(n=10),生后1个月-1岁开始接受干预早产儿设为婴儿早期干预组(n=12)。将1岁后才就诊的早产儿(n=5)设为非早期干预组;正常健康足月儿设为足月儿组(n=10)。生后即接受指导和随访。在新生儿期和婴幼儿期采用不同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在生后1周及4周即新生儿期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价新生儿神经运动发育情况,包括5部分内容,即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评估。1个月后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检查幼儿的大运动发育建立时间。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早产儿27例,足月儿10人。①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评分中5部分内容评分:新生儿早期干预组在生后4周均明显高于生后1周(t=-4.12~-6.82,P&;lt;0.05)。足月儿组在生后4周虽较生后1周时有所进步,但无明显差异(P&;gt;0.05):生后4周时新生儿早期干预组与足月儿组无明显差异(P&;gt;0.05)。②4组婴儿神经运动发育存在差距,但随着干预指导的进行,早期干预组可翻身、抬头、独坐时间晚于足月儿组[(3.7&;#177;0.25),(4.3&;#177;0.34).(6.7&;#177;0.35)个月;(3.0&;#177;0.27),(3.5&;#177;0.13),(6.1&;#177;0.19)个月,t=6.16,6.99,4.70,P&;lt;0.01];可爬、站、走时间接近足月儿[(8.7&;#177;0.68).(10.2&;#177;0.74),(13.0&;#177;1.28)个月;(8.2&;#177;0.22),(9.8&;#177;1.07).(12.9&;#177;0.84)个月,P&;gt;0.05]。婴儿期干预组和非早期干预组在大运动发育时间明显落后于足月儿组(t=4.89.8.91,P&;lt;0.01)。结论:新生儿早期干预较婴儿早期干预及1岁以后干预可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使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接近足月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