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 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p19/p40)(interleukin 23,IL23p19/p40)等在小鼠免疫性前列腺炎组织内的表达.方法 应用Wistar大鼠前列腺组织制作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联合弗氏完全佐剂及百白破疫苗,多点皮下注射,免疫C57BL/6小鼠制作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模型,对小鼠前列腺组织行HE染色,检测小鼠成炎情况;采用SYBR Green Ⅰ一步嵌合荧光法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免疫性前列腺炎组织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3p19、IL23p40等mR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上述细胞因子表达的区别.结果 成功制作C57BL/6小鼠免疫性前列腺炎模型,前列腺炎组织内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IL17A、IL23p19、IL23p40等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0.053 0±0.026 5、0.017 7±0.006 5、0.028 9±0.028 3;对照组分别为0.003 6±0.0029、0.005 1±0.002 5、0.004 1±0.002 8,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23等表达明显增高,Th17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了免疫性前列腺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组织中胆碱能毒蕈碱受体M3亚型表达在前列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各36例.应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标本组织中M3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各组标本中M3、VEGF、人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的蛋白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数据,以相对表达强度(目的 物质表达强度/β-actin表达强度)作为统计学分析参数.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方法.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标本M3受体基因相对表达强度0.8354±0.1897、VEGF基因表达0.7824±0.2047,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0.6735±0.1603、0.6021±0.1637)和正常前列腺组织(0.5425±0.1629、0.3436±0.15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组织中M3受体与VEGF基因表达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4999,P<0.001).前列腺癌组织标本M3受体蛋白表达0.4777±0.1638、VEGF蛋白表达0.5718±0.2245,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0.3655±0.1474、0.4342±0.1538)和正常前列腺组织(0.2659±0.1076、0.3380±0.15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3受体表达与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动脉性ED患者153例,正常对照150例,比较两组年龄、体重、BMI、血小板数量、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性腺六项、血脂、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等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MPV与动脉性ED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体重、BMI、血小板数量,性腺六项、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及PDW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动脉性E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90±0.98)fl vs.(9.14±1.03)f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与动脉性ED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优势比:3.774,95%可信区间:1.4359.928;P<0.01)。结论 MPV作为评价血小板活性的指标,在动脉性ED患者中明显升高,是动脉性E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常前列腺组织学结构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资料还不能为临床研究提供足够证据。因此,我们对88例不同年龄的正常前列腺组织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受体亚型在正常成人前列腺各区带中的分布特征,分析不同亚型在不同区带中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差异。方法取7例意外死亡健康成人新鲜尸体前列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M受体亚型(M1~M3)在前列腺各区带中的分布密度,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受体各亚型(M1~M5)在前列腺各区带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各M受体亚型在正常成人前列腺各区带中均有分布;M1~M3受体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周围,中央带M3的表达腺体区(0.356±0.134)高于间质区(0.137±0.090,P〈0.0001);移行带及外周带M2在腺体的表达高于间质(P〈0.01)。前列腺各区带中各受体表达存在差异,中央带、移行带及前纤维肌区M2表达均高于M4(P〈0.05);各受体基因水平与蛋白水平表达存在差异,基因表达最高者为M2在前纤维肌区(0.0467±0.0516),蛋白表达最高者为M2在外周带(0.290±0.148)。结论M受体及其各种亚型在正常成人前列腺各区带中有着广泛分布,在前列腺各区带中各亚型的分布密度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M受体阻滞剂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Ⅲ型前列腺炎患者286例,平均年龄31.5岁,平均病程1.8年,分为M受体阻滞剂治疗组(舍尼亭)、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消炎痛)治疗组,并随机选用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单纯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组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舍尼亭治疗组有效88例(70.97%),消炎痛治疗组有效32例(41.03%),对照组有效31例(36.9%)。结论M受体阻滞剂是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药物之一,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参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理因素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光峰  张亮  袁明振  刘玉强 《山东医药》2009,49(50):116-117
慢性前列腺炎(CP)临床常见。患者除有尿频、排尿障碍、腰骶及会阴部不适或疼痛、性功能障碍等常见症状外,多数伴有心理精神障碍,如抑郁、焦虑等。研究发现,心理治疗具有缓解CP患者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药物疗效、缩短治疗周期等优点。现将社会心理因素在CP发病、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钬激光剜除术(HoLE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IIEF-5问卷调查50例BPH患者术前及术后勃起功能的变化,采用RigiScan对该50例BPH患者进行术前、术后6 d及术后6个月夜间阴茎胀大试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IIEF-5调查问卷分析术前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为84%,术后6个月ED发生率为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PT检测显示术前器质性ED发生率为68%,术后6个月ED发生率为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术后第6天ED发生率为58%,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BPH患者ED发生率较高,HoLEP对患者ED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M-受体阻滞剂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受体阻滞剂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Ⅲ型前列腺炎患者286例,分为M受体阻滞剂治疗组(酒不酸特罗定片)、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吲哚美辛片)治疗组,并随机选用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单纯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组84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酒不酸特罗定片治疗组有效88例(70.97%),吲哚美辛片治疗组有效32例(41.03%),对照组有效31例(36.9%)。结论M受体阻滞剂是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药物之一,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参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