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大肠癌中医常见证候分型及病机特点,为开展大肠癌证候学和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基础和思路.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有关大肠癌中医证候现代文献,建立大肠癌中医证候文献数据库,对大肠癌常见证型分布和辨证依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50篇,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有35篇文献纳入研究范围,共计病例数2360例.通过规范化整理,将大肠癌中医证候整理为14个证型;出现频率较高的6个证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毒阻滞证、寒湿困脾证.结论 上述6个证型为大肠癌的常见让候;脾肾亏虚,外感或内生湿热瘀毒,蕴结大肠,日久成积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2.
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是胃癌前病变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是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模型.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科学家们都希望建立一个理想的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对其研究也日益深入.目前,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方法虽然多样,但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故笔者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复习和总结,将近年来应用较多、较为成熟的模型复制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通气功能障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中间歇性低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该院行多导睡眠监测的40例OSAHS患者,根据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将患者分为RVD组(19例)和OVD组(21例).比较2组睡眠中氧降速率、复氧速率、低氧时间指数、最低指尖氧饱和度(S...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顺铂(DDP)、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CF)组成的FLP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40例转移性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联合FL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FLP化疗方案,并进行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5%,对照组有效率为5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时间:治疗组(8.35±3.91)个月,对照组为(6.83±3.20)个月,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减少分级评分:治疗组为1.00±0.79,对照组为1.65±0.5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心、呕吐分级评分:治疗组为1.05±0.76,对照组为3.3±0.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FLP方案治疗转移性胃癌有效率较高,生存时间延长,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经治疗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和住院收治的贫血患者68例,根据贫血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贫血组(n=32)与中重度贫血组(n=36),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各组对象脑血流速度的差异.并对两组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中重度贫血组较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各血管(LMCA、RMCA、BA、LVA和RVA)的平均血流速度增快(P<0.05),轻度贫血组和对照组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贫血患者经治疗后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减慢(P<0.05),而轻度贫血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贫血组患者LMCA、BA、LVA和RVA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程度显著高于轻度贫血组(P<0.05),而RMCA与轻度贫血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重度贫血可造成脑血流速可逆性增快,监测贫血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可能对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常见中医症状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63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大肠癌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表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中医症状和专家经验辨证证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症状学方面,大便下血、里急后重、大便黏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大肠湿热症状、体征表现尤为突出;其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舌淡、脉细等虚证症状和体征表现也颇为突出。证型统计以大肠湿热证频率最高,其次依次为脾胃气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等。且大肠湿热证常与其他证型以复合证型形式出现,表明大肠湿热为大肠癌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证候类型。结论: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在大肠癌证候类型中发生频率较高,似可作为大肠癌的常见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养胃舒颗粒对急性胃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乙醇诱发大鼠急性胃炎造模,观察养胃舒颗粒高、中、低剂量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并与雷尼替丁阳性对照组对照.结果:养胃舒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雷尼替丁组对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均优于养胃舒低剂量组.结论:养胃舒对乙醇致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大剂量沙利度胺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中大剂量的抗血管药物沙利度胺(Thalidomide)和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协同治疗作用以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以肿瘤标记物、影像学改变、生存期、无病进展生存期(PFS)生活状况为观察指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对符合入组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7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沙利度胺200~1 000 mg/d(中位剂量500mg/d,95%的可信区间300~750 mg)口服2个月以上同时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给予纤维素片口服2个月以上同时联合TACE治疗。TACE化疗药物的选择: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HCPT20 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E-ADM,EPI)EPI 60mg/m2,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5-Fu 600 mg/m2;栓塞剂采用超液态碘油、明胶海绵,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作影像学检查、血标记物检查及KPS评分随访生存期且作预后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2.5周(95%的可信区间8.5~16.5周),16周(95%的可信区间8.5~23.5周)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无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6 d(95%的可信区间61~131 d)和152 d(95%的可信区间83~221 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嗜睡、纳差、乏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大剂量沙利度胺联合TACE较单纯TACE能延长无病进展生存期,并适当延长中位生存期,其不良反应为大多数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9.
肺癌脑转移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5年9月住院的20例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脑转移发生率为37%,20例病理确诊者中以腺癌最多见,占45%,依次是小细胞肺癌25%,鳞癌30%,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占肺癌脑转移50%,肺癌脑转移常为多发病灶,以额叶、顶叶及颞叶多见。综合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减轻或消失,可延长生存2~8个月。结论肺癌脑转移预后差,及时发现及合理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对20例唑来膦酸注射液(试验组,4 mg/次)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并与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19例(对照组,90 mg/次)进行观察28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有效率分别为65%和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和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在试验观察期结束已恢复正常。结论唑来磷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