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联合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空心钉组), 11例采用钢板或钢板加空心螺钉内固定(钢板组)。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2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 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肤坏死,换药1个月后愈合。患者术后未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螺钉断裂及松动。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6个月VAS评分均降低, AOFAS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前VAS评分高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钢板组AOFAS评分高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均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采用空心钉或钢板固定骨折复位疗效均较好,且内固定联合入路治疗可以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术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延期复位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延期复位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延期复位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坠落6伤例,自行摔伤2例。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15例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1个月。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及功能评分系统,总体优良率80%(12/15)。结论延期复位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保护效果,有利于胫骨的解剖复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有效地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期复位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运用延期复位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坠落6伤例,自行摔伤2例。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15例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1个月。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及功能评分系统,总体优良率80%(12/15)。结论延期复位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保护效果,有利于胫骨的解剖复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有效地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骨折,其发病率低,据文献报道胫骨平台后方骨折发生率约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28.8%。作者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胫骨平台后内髁骨折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α激酶家族成员之一的α激酶1(ALPK1)在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因膝关节OA住院手术的25例患者,收集患者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另选择该院生物样品库中10例因创伤行“下肢截肢术”患者的胫骨平台软骨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ALPK1在软骨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膝关节OA患者软骨中ALPK1 mRNA表达水平(2.126±0.930 vs 0.995±0.049,t=4.112,P<0.01)、蛋白表达水平(1.880±0.722 vs 1.025±0.062,t=3.706,P<0.01)和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率(P<0.01)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OA患者软骨中ALPK1呈现高表达,ALPK1表达增加可能是关节软骨炎性增加、软骨破坏的原因之一。ALPK1有望作为膝关节OA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6.
衡科  张云坤 《江苏医药》2015,(2):220-222
后侧pilon骨折是指垂直暴力合并或不合并旋转暴力导致的胫骨远端后侧的关节内骨折,由Hansen[1]于2000年首次提出。与后踝撕脱性骨折不同,后侧pilon骨折后踝骨块较大,往往包含多个骨块,常合并距骨的半脱位。因此,后pilon骨折的满意复位对于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1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均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妇女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IL-33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较,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降低[(5. 43±2. 48) pg/ml vs (20. 12±3. 44) pg/ml,P <0. 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血清IL-33水平较健康人显著降低,IL-33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骨保护细胞因子,对诊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