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长期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长期慢性溃疡创面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给予传统清创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对照组仅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治疗后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治疗后21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随访2~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皮瓣成活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再次感染、出血、薄膜下积液、创缘皮损张力性水疱及静脉危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访2~3个月,观察组皮瓣均成活,对照组有3例失活需择期行二次移植术。结论 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长期慢性溃疡创面效果可靠,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高压氧疗法(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难愈性创面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VSD组和传统组3组,每组40例。联合组在传统换药法治疗基础上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VSD组在传统换药法治疗基础上采用VSD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后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治疗后创面内肉芽组织巨噬细胞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标记指数。结果 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及创面内VEGF标记指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VSD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创面内VEGF标记指数高于传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短于传统组;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创面内VEGF标记指数高于VSD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短于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SD联合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血管新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后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四肢严重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03彻底清创后行VSD治疗的19例四肢软组织严重破溃感染。结果 17例经1或2次VSD治疗后一次植皮后成活;2例合并肌腱、骨外露者感染创面经VSD负压吸引2或3次后感染得到控制,植皮后部分未成活的小创面经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对于四肢严重感染创面,及时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术后一次性游离植皮,创面愈合快,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椎体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66例症状性脊椎血管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治疗后2周及随访3个月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椎体高度、颈椎活动度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统计两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周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高度及颈椎活动度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周两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598,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脊椎血管瘤,可改善患者围术期情况,降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并能缓解患者近期及中长期疼痛,改善其脊椎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接骨七厘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解剖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创面换药、抗感染,治疗组术后口服接骨七厘片并创面负压封闭引流.结果:两组患者术后7d疼痛、肿胀及瘀斑等症状评分及ESR、CRP等指标水平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d血浆黏度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7d疼痛、肿胀及瘀斑等症状评分及血浆黏度、ESR、CRP等指标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软组织损伤术后7d总有效率及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术后28d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七厘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显著改善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症状及临床理化指标水平,有助于促进软组织损伤的恢复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何昌隆  张韬  李光喆  薛朝亚 《骨科》2024,15(3):229-234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术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3例大肩袖撕裂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06例采用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术,研究组107例采用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评分、影像学相关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再撕裂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74.85±5.22) min vs. (83.45±5.32) min],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2.80% vs. 10.38%),再撕裂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93% vs. 7.55%,P<0.05)。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同组术前均降低,外旋活动度、前屈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健康生活调查量表(SF-36)评分较同组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7天、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外旋活动度、前屈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的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关节镜下传统打结缝线桥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大肩袖撕裂,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无结缝线桥固定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更能减轻病人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并降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面感染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科创面感染气血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对感染性创面进行常规清创,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连接负压吸引设备,每天冲洗250 mL×3次,调整负压在30~40 kPa进行持续吸引。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组采用十全大补汤冲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创面疼痛、渗出、水肿、肉芽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冲洗联合VSD治疗骨科创面感染气血亏虚证,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创面疼痛、渗出及水肿程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